九間殿,紂王聽說西岐使臣到了朝歌,并在宮外候著,于是讓內侍將人宣進來。姬發這么快向自己服軟了,這有些出乎紂王的意料之外。
“外臣散宜生見過大王,大王萬歲,萬萬歲!”
散宜生進殿后,恭恭敬敬的跪在紂王面前,行拜見之禮。
紂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散宜生,姬發派你來見孤王何事?”
散宜生道“回大王,這是我王的乞降書,請大王過目。”
“呈上來。”
從內侍手中接過乞降書,紂王緩緩展開,一看之下,心中大喜,姬發貴為諸侯之首,他畏懼大商之威,率先向自己投降,這豈非預示離四夷歸心,八方臣服的日子不遠了。
一想到大商將重回自己執政初期的鼎盛,紂王不禁心花怒放。
不過,當紂王的目光重新回到散宜生身上,不禁恢復剛才的冷靜,作為一個君王,喜形不怒于色,這是最基本的素養。
“哼,姬發不守臣節,大肆猖獗,如今西岐城城危,卻向孤王投降,當真打得好主意。”
散宜生道“大王,我王一直視大王為天下共主,并以臣子自居,不敢有絲毫僭越。”
張謙心中不忿,出列道“巧言令色,莫非你西岐屢屢與朝庭開戰,并招降大商的將士,也是臣子該做的。”
散宜生辯解道“這位大人誤會了,我王對大商忠心,一向恪守臣節,豈能做出招降朝廷將士這等大逆不道的事來,只怕有人暗中造謠生事,挑撥我王與大王之間的君臣情誼。”
張謙冷笑道“你說有人造謠,那叛臣黃飛虎一家,又是何說。”
紂王一聽,目光看向散宜生,自己當年一時糊涂,受妲己蠱惑,調戲了賈氏,導致她墜樓而亡,黃妃找自己理辯,被自己失手推下摘星樓。這兩樁事,自己縱然有過在先,可黃飛虎帶人殺到午門,以下犯上,又舉家逃離大商,將世代皇恩棄如敝履,豈是臣子所為。
散宜生道“大王明鑒,黃飛虎雖是叛臣,可他有一個兒子名喚天化,此子年幼時被青峰山一位神仙帶走,并收為弟子。當年,黃飛虎一家能出五關,便是這位神仙暗中相助,黃天化又是姜子牙的師侄,我王正是有這層考慮,故才迫不得已接納了黃飛虎。但也知道有違臣道,于是并未封黃飛虎任何官名,仍以武成王相待,若是日后大王問起,自表臣禮。”
紂王沉吟道“姬發畏懼神仙,難道就不怕孤王。孤王多次派兵討伐,那些西征主帥難道就沒列數姬發的罪行,但有一條涉及黃飛虎,姬發若遵臣道,當命人押送黃飛化送來朝歌,而不是持強,與朝廷兵馬大戰。”
散宜生肅然道“大王明鑒,那些西征主帥并未提及黃飛虎,只是痛罵我王為亂臣賊子,要拿他來朝歌問罪。我王對朝廷忠心,自是自正清白,只是那些主帥不聽,反而罵的更歡,西岐的將士不服,這才導致兩軍交戰,結果誤會加深,最后戰爭不斷。”
反正那些主帥都死了,死無對證,紂王能查出什么。
“好一個能說會道的散宜生,姬發派你來,算是找對了人。”
紂王笑了笑,道“你先退下,待朝會散去,不管孤王接不接受姬發的投降,會命人告訴你。”
“臣告退。”
散宜生行了一禮,緩緩退出大殿。
……
“這分明是姬發的緩兵之計,還請大王明鑒。”
散宜生一出大殿,張謙忍不住出列奏道,朝廷在西岐聚集了二十幾萬大軍,每日所耗錢糧無數,一旦撤兵,豈不是功虧一簣。等西岐緩過氣來了,再想消滅,只怕困難數倍。
李通卻道“上大夫此言,未免危言聳聽。大王英明神武,難道連區區緩兵之計都看不出來。”
“李大人,姬發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微子這時候也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