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未亮,整個村子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霧氣中,顧福郎穿了李氏之前做的只穿過一次的新衣,和顧老三兩人一人揣了兩個窩頭便趕著驢車上路了。二人到了常氏木工的鋪門口時鋪子剛開門,小二打著哈欠將門板一塊兒一塊兒地打開,說明了來意小二趕緊將二人請進了店里。常氏能經歷百年風雨,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精湛的手藝,良好的運營,便是這識人用人態度。
小二領著二人去見了常慎之,父子二人將帶的見面禮一小包茶葉和一小包桂花拿了出來。聽說是茶葉,常慎之非常高興,決定給顧福郎安排一個好師傅。看到對方喜歡自己送的見面禮,顧老三心里舒了一口氣,昨天見常掌柜多喝了幾口料想他應該喜歡這茶。
其實這茶只是普通的龍井,連頂級都算不上,只是翠屏用桂花重新熏制了,這是她的另一項手藝,以前不小心打翻茶葉偶然發現的,經過不斷琢磨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細細叮囑小兒子一番,要勤快多做事少說話之類的,顧老三便趕著驢車回去了。
顧如槿既然答應了要給顧安郎想出一個掙錢的營生,隨后幾天便絞盡腦汁地想著這個時代的技術能造出來的東西。
這日看到李氏在稀粥里面加的紅薯塊兒,顧如槿便想到了前世自己最愛吃的酸辣粉,那時小區門口有家老字號的酸辣粉,她每過一段時間都要言真陪著她去吃一次,言真吃不了辣就每次只看著她吃。后來呢?后來言真出車禍了她發現自己其實也不能吃辣,一吃就辣的掉眼淚。
她只知道酸辣粉是紅薯做的卻不知道具體怎么做,應該跟做涼皮差不多吧,前世有一段時間老媽迷上了做涼皮天天在家琢磨,那段時間她吃涼皮都快吃吐了。這個時代白面金貴,不能讓她糟蹋了,況且天越來越冷,涼皮肯定賣不出去,酸辣粉倒是正好能吃。
說干就干,做涼皮要用淀粉,粉條應該也要,顧如槿先拿了十幾塊紅薯洗干凈切條曬干,用李氏借來的小磨盤將紅薯干磨成粉,這她就不會做了只能讓李氏幫忙,磨成粉之后便是洗漿了,經過反復漂洗沉淀,十幾塊紅薯只得了一碗淀粉,之后又讓來旺去鎮上打了個薄薄的模板,將淀粉攪成糊薄薄地攤了一層,第一次試揭不下來,模板內刷了油再試,第二次揭下來都碎成了一塊兒一塊兒的,顧如槿有些氣餒了,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李氏看著女兒郁悶地坐在屋檐下,心里舒了口氣,終于不糟蹋糧食了。
遇到困難就放棄不是她做人的原則,顧如槿細細查看了各個環節,發現古代的手工磨并不能像現代機械一樣將粉磨得細細的,她磨得面粉質感粗糙,這樣的話經過反復過濾出粉量會更低的。
“娘,紅薯幾文錢一斤?”她必須算好價格,不然賠本了就不好了。
“咱們一般是不賣的,紅薯能填飽肚子,冬天要靠它過冬呢!”
“我是說鎮上的糧食店一般賣多少錢一斤?!鳖櫲玳冗叴曛掷锏牡矸圻吚^續問。
“應該賣兩文錢一斤吧!”李氏也不太確定。
紅薯兩文一斤,一斤紅薯出二兩粉,若再磨一遍的話紅薯粉能再細些,一斤粉就能出兩斤粉條,也就是四斤紅薯能出一斤粉條,一斤粉條大概能做十碗酸辣粉,假如七文錢一碗,也就是一斤紅薯能賣十八文,除去紅薯、青菜、花生之類的成本,一斤能賺十文錢,多少能賺點兒,顧如槿在心里算了一筆賬。
顧如槿將這筆賬算給李氏聽,李氏一下就不心疼了,若真成了這可是有賺頭的,若不成大不了自己少吃點。
兩人又將紅薯淀粉重新過濾了幾遍,沒想到一下子去了一大半,看來她還是高估了古代手工作坊的出產率,這樣的話成本就會更高一些。
傍晚,顧老三父子倆及來福來旺結束了一天的勞作,青磚前天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