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燕齊聯軍內部發生的事情,楚人當然也是有所察覺的。
如此之好的機會,他們自然不可能輕易的放過。
楚國的先鋒軍,本就已經很早就從吳國的西部入境了,只是,燕齊聯軍一時勢大,且自身國內動員起來的力量,還不算太充沛,他們一時之間并不敢上來惹事兒。哪怕是接收了吳國皇室和朝廷,那都是小心翼翼的,甚至有點心驚膽戰的意思,生怕惟云和藍諾行兩個法相高人,直接殺到臉上來,甚至都做好了隨時跑路的準備。
可隨后,燕齊聯軍內部爆發的這種清洗與內亂,卻讓他們動了心思。
惟云和藍諾行兩人,在這場內亂之中,當然不至于會受到什么太大的影響。然而,修士大軍作戰,依靠的也不僅僅只是高級修士而已。
高級修士當然非常的重要,起決定性作用,但是低等級的修士們,依靠數量優勢、依靠陣法的力量,總能對付一二。
更何況,楚軍又不是一個法相都沒有。楚國大國師斐頻,那可是已經抵達了前線的。
而后續,隨著時間的推移,楚國更多的部隊,也已經完成了集結。同時,他們還可以借助的吳皇的影響力,在吳國境內,尋找更多的盟友。
吳國朝廷的主力軍,確實已經被打散了沒錯,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喪失了一切的戰爭潛能。好歹是九大仙國之一,屹立不倒數千年時光,甭管眼下慘成什么樣子,最起碼的底蘊,肯定還是有的。不管是淪陷區還是非淪陷區,吳國官方殘余的力量、地方勢力、一些門派……這些,都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吳皇、吳國朝廷這個名頭,對這些人,還是有比較強的號召力的。
再加上燕齊聯軍現在自亂陣腳,恐怕無心作戰。
多種因素疊加之下,斐頻覺得,自己并非沒有一戰之力。
更何況,他跟藍諾行不是沒打過交道,那家伙,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曾經吳國在巔峰時候的國力,于九國之中也是偏墊底的,楚國跟吳國的關系算不得好,兩個國家之間,也沒少產生沖突。而每一次,吳國都是偏吃虧的那個,藍諾行光公開敗在他斐頻手里的次數,就有兩次了。
那兩次,還好是藍諾行跑得快,而且后面有吳國軍陣在。但盡管如此,斐頻回想起來,如果當時自己再狠下一些心、不顧及自己受傷、愿意付出更多的代價,起碼有七成把握,能夠當場將藍諾行殺死。
至于惟云,斐頻雖然沒有打過交道,但是他曾經跟夏滄對上過。斐頻自認,自己的實力,跟夏滄大約是五五開的水平。而惟云,上次跟夏滄對上,完是屬于被壓制的。
換而言之,在斐頻的估量中,就算是出現了最糟糕的情況,齊國大軍恢復了作戰能力,兩軍實打實的公開公平對壘,那固然對方有著兩位法相坐鎮,楚國大軍可能討不到什么好處,但至少在自己的帶領之下,身而退總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左右衡量之下,楚軍動手了。
他們在吳國的西邊,大舉進軍。
他們的進軍步伐,也并不冒失。步步為營,而且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抵抗。
在吳國的西部地區,燕齊聯軍還沒有來得及染指。這里,還基本保持著吳國的統治——當然,這是失去了中樞的、已經陷入混亂之中的地方統治。
而打著吳皇的旗號,以吳國盟友的名義,進入到這些地方的楚國軍隊,自然也基本不會受到什么反抗,很順利的就將這些地方,給接管了下來。
這些被接管的領地,楚國立即就展開了相應的管理。
是管理,而非治理。
他們的管理,是很強硬的、直接以強大的軍事壓力,扶持當地的代言人,并以此,調集當地的人力物力。一方面是能夠更好的供給軍隊,另一方面,也是能夠直接組建起來一支仆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