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在衛右渠的命令下,征調糧草和抓壯丁的部隊全都化身土匪,將王險城周邊地區霍霍的天怒人怨。
這里一直都是衛右渠的直轄地,所以沒有地方豪族盤踞,自然也沒有人能反抗衛右渠的暴行。
如果不是燕軍正在逼近,搶劫的范圍還會擴大。
這就是戰爭帶來的困苦,地方豪族不得不放棄老巢逃亡荒野藏匿,下戶農夫連最后的口糧都很難保住,只能以野菜樹皮度日。
下戶中只有青壯活下去的概率會大一些,因為這些青壯大概率會被抓走充當民夫和炮灰,至少不會被餓死。
當燕軍兵臨王險城時,趙作仁麾下的兵力不降反增。
與衛右渠的野外決戰中燕軍損失不清,不算勇士親衛隊的折損,虎賁營和懲戒營陣亡和重傷退役的人數高達4000多。
這一戰過后,趙作仁輕門熟路的將懲戒營中立下足夠功勛的老兵升遷的升遷,愿意加入虎賁營的就補充進去。
懲戒營中只有普通士卒才是戴罪之身,從伍長級別的軍官開始都是立下足夠功勛升遷起來的燕國自由民。
趙作仁將其稱之為燕國國人。
國人在燕國可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只有那些為燕國工作的手藝人和參過軍立過功勞的士卒,才被稱之為國人。
而且國人的親朋好友無法獲得國人的身份,但可以擺脫奴隸的身份。
在燕國的普通民眾中,主要分為三個階級,最低為奴隸,然后是自由的平民,最高則為國人。
在趙作仁的‘英明領導’下,每一個國人家庭都有自己的田產,而且燕國法律上對國人也有優厚的待遇,這是他們為趙作仁拼命所應得的。
不過在國人和奴隸之間的自由平民界定比較模糊,還沒有一個具體的稱呼。
虎賁營補充戰損后增加到8個大隊,總兵力4000多人。
懲戒營補充得最多,在路人這個榜樣的作用下,大部分戰俘都愿意加入到懲戒營當中,畢竟在燕國當奴隸是沒有出頭之日的。
只是趙作仁沒有允許所有的戰俘都加入懲戒營,至少那些連刀都拿不穩的衛滿國民夫不能加入!
所以懲戒營在補滿戰損后,只擴編了8個大隊,總兵力16000多人(包括校尉和都尉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