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干沒能得到推廣,并不代表這牛肉干沒有市場。
徐義是新人,公明殿的道士是新人,那些過來傷兵營的軍卒,諸如申屠那些人可不是新人。
嘴里有些嚼頭,免不了到處顯擺,跟那些舊同袍說一聲別看我們跟了一個小屁孩,最起碼喂了嘴了。
所以,便有關(guān)系要好,死命的帶著牦牛來了,還都是基層作戰(zhàn)單位的頭。
比如一些團長之類的······是真有團啊,至于是不是叫團長,徐義覺得團長的叫法最合適。
所以,傷病營每天都開鍋,腌牛肉、煮牛肉、曬牛肉,然后換成各種香料、胡料、調(diào)味,以及少許牦牛。
徐義想了,換太多牦牛沒用。或許能帶回中原,然后呢?只要牛肉干成不了軍糧,養(yǎng)這些牦牛能把自己耗干。
香料就不一樣了,有的是市場。
先說明啊,我是真沒鉆錢眼,這都是兄弟部隊相互間的人情往來。
咱不能活的太獨不是?
我給點肉,人家給點香料,互換嘛,誰也說不出啥來。
牦牛不需要多少,終還是需要。香料在西域的軍卒中也不是大路貨,也不是源源不斷。
而牛肉的香甜,卻時刻誘惑著。
所以······
“義哥兒,牛肉別再煮了。”
“崔叔,出什么事了?”
“節(jié)帥攻打石堡城,本意是突襲的。結(jié)果這幾天斥候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吐蕃游騎。”
“老夫擔心是因為牦牛和香料的不正常,引起了吐蕃一方的警覺。還是小心為妙。”
要說小心,沒有比徐義更遵從的。
就崔珪這幾句,嚇得徐義一背的冷汗。這可是貽誤軍機呀!
咱不帶這樣嚇人的。
徐義是真心害怕。這時代,那是動不動就可以砍人的時代,小命太容易丟失了。
于是,錄事參軍徐義,就是那個小屁孩,水土不服拉肚子了,不能再給大家煮牛肉了。
這一切都還算合理,沒人注意到,節(jié)帥的臉色越來越青了。
朝廷在追著,圣人的信函一次比一次急促,語氣一次比一次嚴厲。
而形勢卻越發(fā)嚴峻了。
吐蕃的游騎,就游曳在鄯州百里之外,時常與大盛的斥候交手。
突襲,恐怕是不可能了。
李煒沒想過這是因為牛肉,牛肉也找不到可以背這個鍋的連接點。
這是崔珪在發(fā)現(xiàn)端倪后,就先知會了徐義,讓整個線索掐斷了。
但是,形勢上卻已經(jīng)讓大軍完全失去了偷襲的時機。
最終還是的硬打了。
于是大軍開拔了。
還是熟悉的路,徐義走過。先是往塔爾寺那邊,在往西南,差不多就到石堡城了。
徐義知道還可以從此時鄯州往西北,然后轉(zhuǎn)道西南,一樣可以抵達石堡城。
不過,徐義沒有摻和。他覺得人家大盛西軍,這么多年在這里廝殺,不可能不清楚的。
就是這時候大軍的氣氛相當?shù)膲阂郑飷灐?
徐義不想被氣氛感染,卻無處可逃。只好窩在傷兵營里,嚴禁屬下與外界拉扯。
把頭埋了,顧不了腚。
大軍駐扎在湟水南岸,徐義才振作起來,呼喝著傷病營的軍卒,挖壕溝,搭營帳,按照一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的格局,把傷兵營的營房搭建起來。
沒考慮什么環(huán)境問題,直接連通了營帳污水和湟水河······可能會有很多血水流出的,徐義知道。
戰(zhàn)事打響了,戰(zhàn)場的廝殺喊叫聲,根本就無法避開,即便有幾里的距離,那令人振奮也讓人心顫的喊殺聲,仍然一陣又一陣的鉆進耳朵,讓你的腦海呈現(xiàn)出流血和犧牲的場景。
徐義一直想找事做,想掩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