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有點事關重大的急迫感,讓趙仲漢將周邊坊里的武侯都召集過來,完全一副配合監門衛做事的態度。
至于那玉璽,徐義是決計不會欣賞的。
不僅如此,徐義還一臉愁苦的看向河南府尹,意思是,怎么這樣倒霉?
其實,徐義是想提醒河南府尹你該派兵將留守府圍起來了,你也該派人向長安奏報了。
廢老勁了,總不能讓李嵩一家逃脫吧?
徐義還是想多了。小太監已經被監門衛的軍卒帶著回宮城了。
徐義沒想過遮掩,河南府尹想遮掩來著,結果被小太監一語道破了。所以,消息就飛一般傳遍整個東都了。
東都的各分司衙門來了,河南府的六房官吏也來了,就包括在東都的那些宿老世家,也遣人混在人群中觀望。
坊墻是一角,那房屋也不大,百十人清理,很快就清理出來了。
看著堆在一旁閃亮的金銀珠寶,人群中一陣陣的驚嘆。
徐義這時候跟監門衛的中郎將躲在一旁,兩人閑扯,時不時的瞟兩眼堆積的珍寶。
怨不得鶯娘要順一些,太富有了,徐義看著都眼熱。
“這么富足!”
“看了這些才知道咱有多窮呀!”
徐義也順著這朗將軍感慨。這時候若沒有感慨才不正常。
“徐將軍,此功左金吾衛與我監門衛共享了,愚兄倒是沾了徐將軍的光。”
“談什么功勞呀?若不是小子清查什么坊墻,大家也沒這麻煩事······我···我都知道上哪喊冤去!”
徐義后悔呀,是真后悔,后悔的不是搞出玉璽來,是后悔該讓鶯娘多順一些,也能讓徐家有點積蓄。
這么多的金銀珠寶,就是李嵩都未必清楚數目吧?早知道這么富足······唉,錯失了。
清理是清理出來了,可沒有誰對處理這些珍寶拿意見,都看著,誰也不吭氣。
這是留守家的,在東都留守最大,沒有誰有權利處置留守。
雖然河南府尹是除留守之外職位最高的,也一樣沒有權利處置留守。
寧王在東都,河南府尹嘗試著遣人請寧王暫領處理,寧王府壓根就沒開門······若不是有玉璽,或許寧王不介意做個牌位鎮場子,有了玉璽,他避嫌還來不及,那可能出面?
這可苦了武侯和監門衛了,看樣子今晚都需要守著······
大冬天的玩了一夜的篝火,圍著這一片倒塌的坊墻,武侯和監門衛的軍卒,點了一圈篝火。
沒人再往里伸手,就河南府尹陪著徐義,還有監門衛的中郎將。
一直到次日的后晌,長安終于來人了。是信安王李煒陪同高力士。
見是熟人,還是親近的熟人,徐義本來想往前湊湊,卻看到李煒和高力士看向自己的眼神別有意味,頓時一陣警覺。
“見過高將軍,見過信安王······”
徐義是跟監門衛郎將軍一同上前行禮的,行禮只是行禮,沒有任何多余的話。
徐義知道,這時候說的越多就越有可能出錯。都是老狐貍,自己還嫩,不敢松懈。
當然,匯報也輪不著自己出面,有河南府尹呢。
不過,徐義是真的有點緊張。他清楚這坊墻不是自然倒塌的,硫酸腐蝕坊墻內竹節,竹節會碳化,發酥,成斷裂狀。同時,由于濃硫酸順著竹節進入坊墻,也多少會分解冬日坊墻內的凍土,讓坊墻變形,這是坊墻倒塌的原因。
雖然有泥土跟碳化的竹節混在一起,隨便看一看,都可以看出那發黑、碳化、發酥的竹節。
若是跟另外一處倒塌的坊墻對比,不難讓人往一起聯想。
聽著河南府尹匯報,李煒和高力士再看徐義時,似乎不再帶著懷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