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說定干親以后,徐義原本單獨面對長公主時的尷尬,好像真的沒有了,似乎伺候她穿衣,伺候她如廁,包括改良褻衣什么的,都成了盡孝心的行為。
也好,最起碼舒服很多了。
“認干親?徐義,你是徐家后裔。”
沒想到回到府上,第一個質(zhì)問的居然是鶯娘。也是,作為守護徐家苗裔的鶯娘,心里想著的是師父的遺愿,就是徐家還能登堂入室,恢復(fù)徐氏先祖的榮光。
“鶯娘,認長公主干親不同于認圣人干親。更何況即便認圣人干親,也不一定非得要更姓換名。”
“當朝的王忠嗣就是先例,那是圣人的假子,卻是王家后裔,不曾更姓李。再說了,英國公也曾賜姓李,不管是不是更姓換名,對于徐義都沒有區(qū)別。”
徐義沒搭茬,凌風子倒先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堆。
也是呀,英公本來也姓過李,后來因為徐敬業(yè)謀反,才被皇家剝奪了國姓“徐義,要不你叫李義?”
這丫頭,變的也太快了。
“沒必要,所謂的賜姓,隨時都可以剝奪,倒不如本姓合適。所謂的認干親,對我而言,不認為有多大變化。”
“只有自己努力得到的,才算是自己的。沒必要太當回事了,倒是有一點咱需要準備了······估計過不了多久,朝廷的詔令就會下達了,咱需要進長安了。”
要進長安了。
徐義心里沒譜,首先給李煒去信了,也想著去崔府敘敘,聽聽外人的看法。
還有,在東都,自己的產(chǎn)業(yè)算是很大了,這邊絕對需要有人留下守著。
很多事都需要安排。關(guān)鍵是,在離開東都回長安的這段時間,徐義徐義時不時的去輔興坊金仙觀里請安。
“長公主與圣人一母同胞,圣人對待他的兩個妹妹相當親近,幾乎到了有求必應(yīng)的地步。”
“不過,義哥兒,老夫建議你莫要依靠,莫要習慣依靠。皇家所謂的重親情,也就那樣,皇家最無親。”
“有這樣一層關(guān)系,進長安倒是可以了。老夫告誡呢一句,莫要摻和到大統(tǒng)繼承上,一切都不忌諱。”
“進長安吧,等過了年,你跟潁娘的婚事也該辦了······”
徐義感覺,崔升的最后一句,才是他語重心長的重點。
而李煒的來信,也同樣提到了莫要依靠,莫要摻和大統(tǒng)繼承,也提到了有了長公主這層關(guān)系,一定程度上算是百無禁忌了。
朝廷的詔令很快就到了,刺封徐義為金城候,真的是繼承了金仙公主的封號······長公主原本的封號就是金城公主的。
長公主也康復(fù)了。
在徐義安排好東都事務(wù)后,也就準備著手進長安了。
長安啊······徐義對于進長安后會是怎樣,都不如當初來東都時踏實。
李煒來信說了,朝堂上李林甫跟張九齡的糾葛,張九齡跟太子的親近,圣人赦免了安祿山的死罪,牛仙客跟張九齡的貓膩。
而后宮,被圣人獨寵的武惠妃,太子李瑛不穩(wěn)定的地位,壽王李瑁的蠢蠢欲動······感覺如今的長安,并不比三年前的情況好,甚至是更加的錯綜復(fù)雜。
唯一的區(qū)別,那就是信安王李煒如今算是在長安穩(wěn)當了,而徐義是帶著長公主義子的身份進長安。
另外······玉娘進長安也快一年了吧?不知她可還安好。
徐義自己的人,趙仲漢留下了,官面上還是需要有自己的人。原新會也留下了,馬車作坊和牛肉干作坊,都需要他在。緱寅虎也留下了,渡口以及渡口的配套營生,已經(jīng)是徐府最大的收益。
申屠居然要跟徐義一起進長安了。路子是信安王,徐義并沒有張口向長公主要什么恩典。
當徐義準備好一切出發(fā)時,發(fā)現(xiàn)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