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城就是一個封閉的環,是朝廷的,卻完全可以從朝廷割裂出來。
比如,火器作坊是朝廷的,當產品的生產到使用,都在軍城里。在徐義的心里也就少了什么朝廷采購和使用的概念。
似乎圣人也忘記走這個過場了。
所以,徐義就拿著軍城的成品訓練神策軍的軍卒,拿軍城的收益,投入火器的研發更新,還時不時讓神策軍的軍卒護送這大批量的錢財,往內務府,往玉真公主府,往自己家,往金仙公主府送。
也有很多的朝臣,時不時的來軍城一趟,帶著一車一車的錢財離開。
朝廷似乎忘記了有徐義這一號人物,連朝會都不曾有人提及過,徐義這個名字,卻在每個朝臣心里根深蒂固了。
這就是這年徐義的境況······
若不是崔穎有了身孕后,將近一半以上的朝臣來賀,都以為徐義失勢了。
可以說徐義是在韜光養晦,最起碼李煒是這樣看的,崔家也是這樣看的,就連圣人對于徐義這樣的態度也很滿意。
其實,徐義是真不想接觸朝堂。
不是怕自己應付不了朝事,而是,徐義他知道,在武惠妃死掉以后,楊玉環即將登場······徐義知道自己無力改變。
已經裝著若無其事了,可真的要是看著楊玉環這樣的經歷,徐義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到了。本著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徐義就這樣軍城和徐府兩點一線的規律著。
甚至在李白進長安,王維遞請柬等等一些所謂的盛事,徐義都婉言拒絕了。
一年多會發生很多事。徐義的長子都出生了,就連那個通房丫頭也有身孕了,偏偏鶯娘一直沒動靜。
“鶯娘,要不讓師父幫你看看?”
有種說法是女人沒有生育,人生是不完整的,更何況還是在傳宗接代相當重要的大盛朝。徐義再一次提到這個了。
“徐義,我不生養。”
“為啥?”
“我要時刻保護你!”
“我現在不征戰,就軍城和家里,時機最合適了。”
“徐義,即便是生養了,孩子叫我也是姨娘,崔穎才是母親。都一樣,等以后選一個適合修武道的讓我調教就行了。”
這算是徐義這一年多中多少有點枝節的事情了,其他的都很平淡,平淡的讓徐義都有些麻木了。
徐義對于鶯娘一直就慣著,這事······徐義無言反駁,越是寵她,就越順著她。
想來,一個混過江湖,不曾提過家族,見慣了江湖殘酷和生死的鶯娘,想讓她做母親,徐義也覺得別扭。
這樣的日子也挺好,就這樣默默的發展神策軍,對于徐義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徐義編撰了許多的小冊子,甚至在軍卒家眷中選了一些會彈唱小調的人,把一些寓教于樂的內容,在軍城里宣教。
軍城是朝廷的,也是將軍的,更是將士的,歸根結底卻是屬于整個軍城所有人的······所有制對于現在的時代是沒有概念的,徐義就忽略了所有制,著重提享受利益的問題。
撇開朝廷、公主以及自己的收益,徐義只提軍卒家眷原來跟現在的對比,提軍城作坊對于軍城所有人的意義,將親手營建萌芽的主人翁意識,用宣教的方式加深烙印。
就這樣,一點一點,用別人根本看不透的方式,將整個軍城凝聚,也就成就了徐義對軍城的掌控。
這種影響不僅限于這一代,當觀念一旦形成,這將可能是世代傳承的影響力。
雖然徐義不敢讓軍城和神策軍萌生只知徐義不知圣人的概念,卻可以讓軍城處處都脫不掉自己的印記。
徐義的方法其實也簡單,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平等相處,也就是所謂的平易近人;還有不間斷的重復,重復一些理念,不停的加深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