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出外任職,最難的不是圣人,而是這些年這些產業的利益相關方。
前幾次,不管是流言,還是圣人的口風,就是再炒作到任何程度,只要徐義沒有明顯的自愿,就很難成行的。
因為,朝臣中所有從新生產業中得利的人,都希望徐義這個送財童子留在長安。
而這一次,徐義是明確表達了自請外出的意思,就需要協調各方勢力······
也就在徐義協調自己這些產業利益關聯勢力時,朝廷對于王忠嗣的處理意見也下來了······真的出事了,回京接受調查。
同時下達的,還有哥舒翰進京的詔令。
徐義這邊還沒有讓利益各方滿意時,哥舒翰就很快的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隴右沒空缺了,你這事也折騰開了······”
崔渙以徐義大舅哥的身份,已經在徐義的引見下,頻繁的接觸各項產業的主事了。
本來徐義看中的隴右,卻出現了紕漏。
崔渙埋怨徐義,倒不是舍不得即將到手的影響力,還是覺得徐義沒必要因為楊國忠而離開長安。
雖然圣人寵信,也逐漸有了叱咤朝堂的苗頭,但還不到可以豎旗立桿的地步。
“出外,我不需要瞄準那個位置,就是單純的外出任職,避開這些紛爭。只要我這邊沒有立場,沒有明顯的站隊跡象,這些產業就能續存。”
“同樣,對于楊國忠這邊,我是真的不想牽扯太深了。”
這一點,倒是不必叮囑崔渙。
對于世家而言,一切都是以利益為上。并且,直到現在,世家已經不能左右朝堂了,世家一樣還是看不上這些幸進之輩。
不管是李林甫還是楊國忠,對于世家而言,都屬于過眼云煙。
世家相對于他們,眼光確實長遠,追求的不是一時的飛黃騰達,而是一種持久的處于朝廷核心階層。
“那你準備如何操作出外?走貴妃娘娘的路?”
“不,誰的路子也不走,走朝廷正常的程序。火器一途,就是圣人也都摒棄了,或者說被整個朝堂都摒棄了。”
“現在也只有神策軍還在堅持······我不是單純的想自己出外,是想帶著整個神策軍出外。所以,除了這些產業交接和協調,還需要營造一個氛圍,就是針對火器的議題。”
或許是因為自己心虛吧,徐義最初想抱著的貴妃娘娘的大腿,這時候做事一直想避開這個牽絆。
就憑現在楊玉環得寵的程度,徐義討要一個不錯的職位,只要楊玉環開口,真不是什么難事。可徐義就是心里膈應。
“你想······如果這樣,風險太大了點吧。”
“應該沒事,不管是長公主還是貴妃娘娘,我還是有點譜的,不會有什么太差的結果。就是看由誰來開這個頭了。”
本來徐義是想著讓自己這些利益關聯方開頭的,結果,沒人想出這個頭。徐義在各項產業中的影響力,誰也擔心因為自己針對徐義的彈劾,會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了。
不得已,徐義只能兵行險著了······
徐義以細柳營軍城火器區的名義,上奏朝廷,要去撥付這幾年朝廷關于各地方軍伍更換火器的相關費用······
從朝廷開始推廣火器,實行朝廷和地方雙方承擔費用的方案,地方上因為考慮圣人的意圖,都該怎么花錢就怎么花錢了。
但是,朝廷一直就只是有那一紙詔令,從來不曾為更換火器向細柳營軍城撥付過一文錢。
徐義一直就是忍著的。
其實從成本上講,地方出的錢糧,已經足夠了。徐義一直留著這個茬口,就是想著某一天有用。
只不過沒想到會用在自我摧殘上。
果然,就在徐義將這幾年所有朝廷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