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我將作坊建在鄯州城內······”
“若不是有氣疫在,直接向西南推進五百里才安全!”
這就是現在的大盛邊軍,哪怕是崔珪這樣的文人刺史,說起來也是推進幾百里,他們的心里就沒有協調協商這些概念,就想著打過去。
“崔府,實在不行老夫就帶隴右主力來一次大戰,先將他們打怕了,打殘了,最起碼打出百十年的穩定來!”
哥舒翰更是要以發動一次大戰來維護鄯州這邊的安定。
徐義無奈的搖了搖頭,有些話他真的不知道能不能說。
似乎大盛和吐蕃,在西域這邊一直就是這樣打來打去的,算是世仇了。
“義哥兒,你可有什么建議?”
崔珪見徐義搖頭,倒是多問了一句。
徐義怎么說也算是百戰名將了,還是從未輸過的名將。
“崔叔,使帥,聽聞吐蕃算是共主的模式,也就是說,吐蕃的統治,是多處部落首領共同推舉出來的大統領統治整個吐蕃的模式?”
“是也不是。說是共同推舉,倒不如說是被打怕了,不得不接受邏些的統治。”
吐蕃的統一時間,幾乎和大盛朝建朝時間差不多,而吐蕃的統一也是在松贊干布時代統一的。
這些年一直保持著巔峰的戰力,依仗這氣疫和環境,始終能跟大盛對峙抗衡而不落下風。
“崔叔,使帥,我就是提個建議呀。你們看這樣成不成,就是將吐蕃在鹽池一帶的部落首領拉攏進來,不涉及隴右道的其他事務,僅僅在鹽池開發的問題上達成一致。”
“以共同開發,互利共贏的原則,在鹽池開發上,以利益換和平,將鹽池一帶成立一個雙方都享受利益的區域。”
“哪怕是在其他地方可以打生打死,在鹽池一帶雙方都保持克制,不挑起戰爭······”
“大盛和吐蕃,這么多年的戰事,幾乎就沒有停止過,可相互的商貿往來也是從來沒有停止過,讓戰爭歸戰爭,鹽池歸鹽池。不知是否可行?”
“當然,開發鹽池,制鹽工藝自然是我方的,甚至說,可以將吐蕃拋棄在制鹽產業之外,象征性的給點收益,確保整個鹽池開發成功。”
“從目前的狀況,鹽池一帶基本上從建朝以來,都屬于吐蕃占領區,隴右軍能在鹽池一帶為我大盛謀利益,即便是雙方有協議,也算不上喪權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