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不相信雙方的官員沒有往來,就是說今晚吐蕃在鄯州這邊的首領進了鄯州城,徐義都不會奇怪的。
戰爭本就是政治的延續,本來就是這樣。下面一邊打生打死,上層也是該飲酒飲酒,該商談商談。
真相從來都不是底層軍卒能了解的。
徐義這樣說,倒是崔珪對徐義此行安西在一定程度上放心了。
崔珪真擔心徐義此去安西,就跟在幽州那邊一樣,一味的打·····
安西不是幽州,是真正的四戰之地,唯有長袖善舞才是安西安靖的要義。徐義能有這樣的提議,崔珪倒是對徐義就任安西期待更大了。
只不過對于鄯州鹽池這邊,崔珪還是得看哥舒翰了。、
徐義把建議說完,哥舒翰才發現,自己被這叔侄倆套住了······
本來是想沾光的,想從徐義這討要些可以讓隴右軍給養的點子,從而讓隴右軍不至于太困頓。
沒想到,點子是討要到了,可自己也入坑了。
哥舒翰很清楚鹽池處于什么位置。確實,鹽池是在吐蕃的占領區,也確實從本朝建朝,雖然有幾次易手,大多數情況下,鹽池都是在吐蕃的管制下。
即便是自己可以率大軍攻下鹽池,可就鹽池周邊的地形,根本就無法長期的守住,也或是,鹽池一帶必將永遠是大盛和吐蕃的必爭之地。
也就是說,一直處于戰亂的鹽池一帶,想要將現在徐義給出的發財之法,變成最終的財源之地,確實有點難度。
從這方面看,徐義所提出的建議絕對是最恰當的。
可是,若這樣的建議是在朝堂上提出,是被那些文臣討論過,圣人決斷的,哥舒翰就無所謂了。
可現在不是,這是他們隴右軍自己,以及鄯州本身想私下為本部人馬謀福利······
哥舒翰有點猶豫了。
“崔公,如此決斷的風險多大?”
這已經是在請教了。
“使帥,不敢當這樣的稱呼。如今咱也算站在統一戰線上,我也就實話實說。”
“徐義所提的建議,不管你信不信,我并不清楚,純粹是他臨時起意也好,還是早有預謀也罷,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使帥剛從長安歸來,原本又是在王使帥手下輔助,想必對于如今朝廷對節度使的做法也知曉一二?!?
“從隴右、朔方、河東,再到平盧、幽州,可以看出,朝廷對于節度使的放權是越來越大了,這也意味著,朝廷對于節度使的支持也會越來越小?!?
“使帥也清楚,隴右軍的防線有多大,即便是將安西、北庭出外,整個大盛朝,隴右也是防御外敵最大的節度使。”
“隴右軍如何在朝廷財力支持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完成募兵的供養和整個防線的防御。是當下使帥應該優先考慮的?!?
崔珪出身門閥世家,看問題肯定是帶著世家固有的立場的。但是,崔珪作為文臣,又是長期在邊州,又是隴右任職的文臣,在朝堂有廣大的人脈,同時又對邊州有足夠的了解。不得不承認,崔珪看問題是看到了本質。
徐義就自覺沒有這樣的高度。
徐義之所以這樣建議,說白了,他就是想做一些事,卻不想自己來當出頭鳥,在隴右將哥舒翰和崔珪拉進來嘗試,也好為他將來在安西的一些想法做背書。
說白了,徐義一切都是出于自己的安危和利益,并沒有崔珪這樣的思維角度。
至于哥舒翰,雖然也勉強算是世家出身,只不過他出身突騎施,算是歸化,又是武將一系,絕對沒有崔珪這樣的考慮的層次。
“使帥,老夫認為,如今的朝廷對于地方節度使,基本原則是,給政策不給錢糧,給品級不管任職······”
“崔公是說,此事需要奏報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