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試探著問。這事要奏報朝廷,在哥舒翰看來,絕對不可能得到朝廷恩準的。
就朝堂議事的情況,哥舒翰還是知道的,朝堂上混亂的勢力各方,很對時候并不是出于問題本身考慮,而是根據(jù)自身屬于哪一方,純粹是為爭吵而爭吵。
指不定一兩年都不會有結果。
“使帥,隴右軍很困難,這是事實,向朝廷討要錢糧也是應該。若朝廷在不能給與糧餉的情況下,有一個便宜行事的詔令也可······”
崔珪這幾乎是說白了,很透徹,絕對不會說讓哥舒翰欺上瞞下。
這就看哥舒翰自己的理解力了。
這倒是讓徐義受到啟發(fā)了。
自己此去安西,必將要做一些很可能犯忌諱的事,倒不如也先向朝廷討要些政策。
說實話,這一次出行,本來徐義以為朝廷多少會給一些錢糧的,畢竟朝廷欠神策軍,或者說欠火器作坊太多了······
哥舒翰還沒有做出決定,徐義這邊倒是先把奏章寫好了,是在徐義的授意下,徐思順執(zhí)筆完成的。
“崔叔,你看我這樣的措辭如何?”
徐義在奏章中提到了隴右節(jié)度使沒法給自己支持,此去安西的諸多苦難,字里行間都是在訴苦,在要錢。
崔珪看了一眼“你呀,若哥舒翰能有你這樣的決斷,這兩者倒是契合了。”
哥舒翰也算是個決斷的人,很快就完成了跟朝廷訴苦并討要政策的奏章。
在這樣奏章形成,并發(fā)往長安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這邊鹽池開發(fā)的事,基本上就算是成了。
徐義也可以放心的繼續(xù)西行了。
只要鹽池這邊可以跟吐蕃合作開發(fā),也就意味著,自己所想的一些事,在安西都可以施行了。
徐義也該著出發(fā)了······
“為何要走南線?”
徐義繼續(xù)西行,卻沒有從鄯州折返,再從蘭州北上,走絲綢之路的北線,而是決定從鄯州往南,再折向西。
“徐義,這條路基本上都在吐蕃的實際占領區(qū),更何況,相當于北線,我方軍卒對于南線的了解很少······”
“崔叔,使帥,真是因為南線基本處于吐蕃的戰(zhàn)略區(qū),我才要從南線穿過去,也算是為后來的合作提前做些事。”
“任何合作,都有弱勢和強勢的區(qū)別,談判的基礎,是由戰(zhàn)爭的勝負來決定。沒有經過勝負之分的合作,只會存在于自家人中。”
“另外,火器被朝廷非議許久了,我從南線一路打過去,不僅僅為接下來的合作爭個強勢,也可以讓大盛的軍伍看看火器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