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這時候一點就不緊張,甚至說有點悠閑······無非是緩幾天西行而已,沒必要緊張什么。
確實,特別是傳令兵從鄯州城回來,徐義就越發輕松了。
“主公,咱們出擊嗎?”
“干嘛出擊?”
徐義有點疑惑的問薛嵩。
“主公,使帥下令全線進攻,吐蕃在接到沿途防線告急時,必然會將布防在此地的兵力抽調回去。”
“如果這時候我神策軍出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住已經不妨在此地的吐蕃兵力,隴右軍就能大范圍的突進······”
薛嵩說的絕對是正確的,但是,這是針對隴右軍而言。
若是現在處于神策軍處境的是隴右軍的一支偏師,這樣的作戰思路是正確的。
但是,在徐義看來,自己的神策軍,自己的戰略目標是打穿南線,并從南線通過,直至安西就任······
“薛將軍,你的思路是基于隴右這一次全線出擊的戰局來考慮,可你可曾想過我們神策軍的這次出戰的目標是什么?”
“打穿南線!”
“對頭,不過需要加一個前綴,在盡可能少犧牲的情況下,打穿南線,打出神策軍的威信來。”
“你該不是準備讓我帶著大戰后的殘兵去安西就任吧?”
徐義頓了頓,看了看薛嵩和李光弼,繼續說道“從這一次隴右軍全線出擊的戰機捕捉上,確實我神策軍應該負責牽制住吐蕃軍的戰力,已達到隴右軍全線推進的,有可能的戰略目標。”
“可我們不是隴右軍,我們是神策軍,是安西軍,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是牽制吐蕃軍,是打穿南線就任安西,隴右軍才是負責牽制的一方。”
“戰略的主副應該清楚,各自的作戰目標也應該清楚。一旦我們真的變換角色,下死力牽制吐蕃軍,勢必讓整個隴右軍不得不在沒有準備就緒的情況下,展開一次全線的突進戰。”
“記住,哥舒翰的軍令是全線出擊,而不是全線推進。這是哥舒翰在針對隴右軍戰前準備的情況下,下達的軍令。”
“哥舒翰當著咱的傳令兵這樣下令,就是讓傳令兵給咱帶話,告訴我他的打算,也就是繼續保持原定計劃,扮演策應和牽制的角色,而不是去做這次大戰的主力。”
“我不否認,很多大戰的勝利,有基于偶然的情況。但是,任何事都不能去期望偶然。這一次就是一次偶然,偶然到隴右軍根本就沒有做好全線作戰的準備······”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戰事了,已經涉及到了對人心的揣度。
哥舒翰的軍令,從某種意義上講,那是進退有據。不管在戰局出現何種變化,戰后都沒他什么事了。
若是徐義這時候主動,全軍牽制吐蕃集結的兵力,他哥舒翰自然會要求隴右軍沿線全部突進,哪怕是準備不充分,也必須得推進,因為不能耽誤神策軍給創造出來的戰機。
但是,哥舒翰很清楚,不管是軍械還是糧草,沿線的隴右軍都沒有做好大戰的準備,即便是突進了,最后也得讓出占領的區域來。
如果徐義這邊繼續執行前面制定的策略,那他的隴右軍也繼續承擔策應和牽制的作用。
同時,這一次神策軍讓吐蕃集結兵力,給隴右軍了整個防線都有出擊戰勝的機會,也就達成了徐義當初說過的以強勢的一方,戰勝的一方開展談判。
薛嵩理解不了,但是李光弼就看明白了很多。這與具體的經歷有關。
薛嵩長期在邊州,不曾混過朝堂,也就不太明白朝堂里的彎彎繞。
“那咱現在做什么?”
薛嵩是理解了,還是問出了一句。
徐義看了看薛嵩,又看看李光弼“光弼兄,你以為如何?”
“回主公,末將以為現在我們應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