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出擊的時機?!?
“使帥那邊已經(jīng)下令全線出擊了,也就是說,隴右軍的傳令兵一路向西,每到一處,便有一處隴右軍向吐蕃的防線出擊?!?
“如此一來,吐蕃戰(zhàn)線告急,勢必會出現(xiàn)接連不斷從日月山抽調(diào)兵力的軍令?!?
“從目前吐蕃這般排兵布陣的情況分析,吐蕃因為害怕主公故伎重演嗎,火燒石堡城,才將整個日月山的周邊盡數(shù)防御起來了?!?
“只要整個邊界的防線全線亂起來,日月山這邊的兵力必將會逐日減少,最后吐蕃會退縮石堡城,以防守姿態(tài)與我方對峙?!?
“甚至說,整個南線的沿線,吐蕃軍都會收縮,處于防御狀態(tài),因為隴右軍的出擊軍令,必將是得利后撤退,就會造成吐蕃軍在短時間內(nèi),防線的兵力不足。”
“我神策軍只需要等到這樣的戰(zhàn)機出現(xiàn),到那時,我神策軍幾乎不會再遇到多大的阻擋,就可以暢通無阻的打穿南線·······”
后世所謂的中唐名將,李光弼果然不同凡響。
就李光弼這一番侃侃而談,就是徐義也不得不承認,李光弼是真正的具有大帥之才的人,跟著自己做個副將,確實有點屈才了。
或許吧,或許等那次大亂來臨,就是人家李光弼光耀天下之時。
也許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在哥舒翰下達軍令后,并沒有離開鄯州城西南的山頭,而是讓親衛(wèi)給自己和崔珪布置了臨時的營帳。
“崔府尊,我不得不承認,我還是小看了徐侯。”
哥舒翰估計著神策軍傳令兵回返的時間,一直等了傳令兵可以打兩個來回的間隔,仍然沒有見到神策軍有任何動作,就感慨的對崔珪說了這么一句。
“怎么?使帥難不成以為徐義會做出牽制吐蕃大軍的動作來?不會,徐義在具體對戰(zhàn)上或許還有所不足,但是在大勢的評估上,絕對不輸如今的任何一位使帥。”
“崔府尊,不僅僅是戰(zhàn)事,就是朝事,我也認為徐侯算的上英才?!?
哥舒翰肯定,徐義絕對是從自己當著神策軍傳令兵下軍令,以及軍令的內(nèi)容中揣摩到的。
在很久以前,在隴右節(jié)度使就有個說法,王忠嗣和徐義,是整個大盛朝武將中注定的對手。
而如今,王忠嗣已經(jīng)徹底敗落了,徐義這才正式走向前臺。
就以徐義這種七竅玲瓏的心思,再配上他如今的年歲,如今的地位,待他時,將會達到怎樣的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