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玄元來報城門進來不遠處,大清早就有人立起了一排粥棚,百姓皆排著隊等施粥。
一聽這消息,阮仲容趕緊起身隨玄元去看。
楊策也是大清早就聽管家說路上有人施粥,甚至管家還去領了一份。
看著這雪白的大饅頭與熱乎乎的粥,楊策一方面感念老仆的忠心。
本來楊策差不多也把家中的私糧散盡了,昨夜那頓粥,也是妻兒舍不得吃,專門留給他吃的。
但楊策也舍不得吃,知道世子還在也讓出了自己的飯食,他才連夜送過去的。
實際上,楊策本人已經餓了兩三頓了。
另一方面,楊策更感念施粥的人。
聽聞城里的富商早就跑路了,只剩貧苦百姓,或者惡霸趁著雪災發橫財。
那施粥的人,又會是誰呢?
當阮仲容一行人感到成門處的時候,隔著重重人頭,他看見立于臺上的那個清瘦背影,不就是自己的結拜兄弟荀朗嗎?
這一下,可把他高興壞了。
今日真是天降福星,他尚未來得及組織大家去造路,本來想著早上大伙必然都饑腸轆轆了,沒想到荀朗如及時雨一般出現了。
好個朗月公子啊,彬州大雪覆沒,百姓們很久不見月朗星稀的好天氣了。
既然天上無朗月,那么就在人間造一輪朗月。
消融積雪,施粥送暖,與彬州的百姓,一同靜待和煦春日的到來。
感受到來自遠處熟悉的目光,程寄書也轉頭往人群里看去。
在排隊領粥的長隊伍最后,有一披著白袍的男子,長身而立,銀質的月牙邊面具,剛好遮走了一半的臉。
這張臉,似乎有點熟悉。
尤其那個眼神,分明是看見相識之人,久別重逢,歡欣雀躍的眼神。
再看白衣男子旁邊的灰袍男子,怎么有點像上次叔承兄身邊的玄參?
不過若是玄參的話,應該沒有這么穩重?
這時,楊策剛好走來與阮仲容攀談。
程寄書看見刺史大人都恭謹對待此人,想必這就是京中來使桓王世子阮仲容吧。
除了他,在這凄苦邊遠的彬州,怎么養的出這一身清貴的氣質呢。
可惜了,帶著個面具。
莫非,真如靈棲所言這世子怕不是面向丑陋,難以見人?
誒,何時自己也學得以貌取人了。程寄書趕緊一番以我反省。
說來,這個人的眼神,怎么這么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