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對面站著的是張佑。
“原來是賢侄。”
張佑也是一拱手,開口叫了一聲“宋叔。”
那趙掌柜不認(rèn)識張佑,但是宋憲還是認(rèn)識的,見二人如此,當(dāng)即明白自己踢到了鐵板,臉色一陣發(fā)白,當(dāng)即跪下,磕頭如搗蒜“小人有眼無珠,少爺大人不記小人過,饒過小人一回。”
正是之前有多囂張,如今就有多慫包。
趙家雖然不怕宋憲,但絕不會為了一個小人物得罪宋憲,這一點(diǎn),他拎得清。
那孫捕頭嘴巴卻是沒這么好使,杵在一邊說不出話來。
此刻,他真希望自己剛剛出手,被那青年撂倒,也好過此刻擔(dān)驚受怕。
宋憲先是問了一句“賢侄可曾受傷?”
“未曾。”
“如此,此事交于宋叔處理可好?”
“全憑宋叔做主。”
宋憲點(diǎn)頭,對著手下吩咐了一句“帶走。”
隨后,轉(zhuǎn)身對著張佑說道“賢侄,我公務(wù)在身,不便久留,此番先行別過。”
張佑再次拱手“宋叔公務(wù)要緊,不必管我。”
張佑并不關(guān)心這幾個人的生死,如果自己沒有這一層的關(guān)系,想必會如那青年所說,不死也會脫層皮。
他關(guān)心的是那個自稱是文向的青年,起初他還不覺得什么。只是此時越想越耳熟,加上他不凡的身手與擔(dān)當(dāng),更加確定了他不是一般人。
“鄙名張佑。”張佑對他說出了自己的名字。
青年雖吃驚于張佑的身份,言辭間依舊有些不卑不吭“徐盛,徐文向。”
“果然是個名人。”張佑心中一動,頓時起了招攬之心。
徐盛這人,雖然沒有關(guān)張這樣的名氣,但并不是說徐盛不如這二人,能與甘寧并稱吳國十二虎臣的豈會簡單?而如今此人并未出仕,正是招攬的好時機(jī)。
在張佑看來,作為后世人,這或許就是一個天然的金手指,沒被載入史冊的人,或許有人才被埋沒,而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大多都是有實(shí)力的。
這甚至可以成為張佑以后刪選人才的漏斗,雖不能全信,但也能成為一份重要的參考。
有本事的人都有一副傲骨,普通的招攬并沒有意氣相投成功率來得高,加之此刻徐盛對張佑已經(jīng)心生好感,倒是不用操之過急,張佑不動聲色的開口“這虎皮,五百銖可還作數(shù)?”
徐盛答道“當(dāng)然算數(shù)。”
“如此,請徐兄隨我一同回家去取。”
徐盛自無不可,跟在張佑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