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進士可謂登科及第,可以出任翰林。
同樣作為文科生而言,王振前世也在不少大小報刊雜志發過腐乳酸文,只是沒沒錄用而已,最終此路不通,找了個網絡管理員的工作,輕松愜意。
出任官員后,更多的時間是關注國家大事,幾乎沒有多少時間來編撰寫作,因此,這里陳列的都是一些閑云野鶴或者書院所著典籍,一冊冊皆是封面陳舊,只是每日有人打掃,從而不染塵埃。
一些告老還鄉的翰林或者官員,都喜歡寫一些東西,如果被書院收錄,也算是留名青史。
王振快速翻動著,基本上能達到前世高中畢業六十分作文水準,心里一陣腹誹。
然后再往上走,四層,修身大儒所撰寫經典,或者說是這個世界被稱之為經典。
天色已大亮起來,不少儒生,大儒進入藏經閣觀讀典籍。
有大儒上得四層,見一儒生穿著的王振在此翻閱典籍,且不似在觀讀,只是在不停的翻書而已,遂開口道“學習如同建房,若是沒有好的基石,上面再是雕欄玉砌又有何用,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去下面吧”。
看似在勸說,眼神中卻帶著輕蔑與不屑。總有些人好高騖遠,想要一步登天,哪知學習的艱辛與積累,大儒心里想著。
王振也不答話,隨便翻了幾本,不再繼續。
旁邊有一書案,徑直走了過去,自己碾墨,然后鋪開一張宣紙。
右手提起毛筆,沒練習過毛筆字,執筆手法略為怪異,原來是用鋼筆的執筆法拿著毛筆。
蘸了下墨,抬頭想了想,開始下筆。
幾個大儒看到此景,不再關注,區區一個學子,不過是嘩眾取寵罷了。
“夫子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剛寫下兩句,“當”的一聲如同敲鑼之聲空中乍響。聲音從書院向外傳播開來。
“鳴鄉之作,我書院之中竟然又有佳作誕生。”
“也不知是哪位學長高才。”
響聲打斷了大儒們看書的思緒,不過也不在意,區區一個秀才而已。
筆不停歇,繼續在紙上狂書。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再次寫下兩句,又是“當”的一聲響起,聲音更為洪亮,傳遞更為迅速。
“柏豪,這是響徹鎮縣了,舉人之作,此人怕是書院哪位老師吧。”
“應當如此。”
王振手中毛筆揮舞,空中“當當當~”聲響越發短暫而急促。
“通達州府,這是舉人,這是舉人啊”
“咚”一聲鼓音傳出,沉悶厚重。
在博遠閣的幾位大儒心中皆是一驚,傳達大州,這是有大儒誕生了,幾人快速走到樓道處。
書院上方映射出王振所書文章,而鼓聲不覺,開始每寫下一句就有一鼓聲響起,到后來幾乎是每寫下一個字就傳出一聲鼓響,密集如雨。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曾經宿鸞鳳。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幾位大儒口中喃喃的念到。
“經典,經典之作啊,若非未能出任朝堂,此人足可鎮國,想我書院竟然有如此大才之人卻未發現,實在是失職啊”。
“奉年,快看看此人在書院哪里?”院長李長隆面色焦急,說話都急促起來。
“找到了,藏經閣”徐奉年凝聚浩然之氣于雙目,四下查看一番終于找到了出處。
“快,去藏經閣”。
……
而另一邊,王振寫完之后,紙張之上青光大作,直接化作一冊典籍,往樓上飛去。
原本還在還在看書的幾位大儒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