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懷忐忑殿前應答,好皇帝稱贊有加,
開脫太醫免是非,神醫回家皇恩下。
話說圣宗皇帝傳旨,李明師徒隨著袁世祥進殿。殿中央,龍椅上坐著圣宗皇帝。龍案前,跪了一片文武大臣。袁世祥,帶著李明師徒在龍書案前跪下,趕忙高聲呼喊。
“萬歲,萬歲,萬萬歲!”
圣宗皇帝,“下面可是李神醫。”
李明趕緊磕頭,“草民李明,叩見萬歲,萬萬歲。“
圣宗皇帝,“老先生不必客氣,平身,賜座。”
李明,“多謝萬歲,這金殿之上哪有草民的座位?”
圣宗皇帝,“聽說老先生是京西有名的神醫。不知宮里的這場時疫怎么樣了?”
李明,“萬歲請放寬心,剛才我看了紫焉公主,也看了宮里其他得病的人。經過小徒三天的診治,病情已經基本上穩定住了。紫焉公主的病,已經基本好了,就是有點兒身體虛弱,還需要靜養10天。其他人的病,已經完全好了。但是這是一種傳染病,為了確保皇宮其他人的安全,這些病人都不能夠出來走動。雖然病好了,他們的傳染性還是有的,傳染期還沒有過,所以要讓他們禁足。”
圣宗皇帝,“請問老先生,這場時疫是從何而來呢?”
李明,“瘟疫這個東西,都是機緣巧合,誰也說不準。我們現在遇到的這場瘟疫,民間已經很早就小面積的發生了,我和我的小徒弟都遇上過,所以這一次,小徒弟李德仁,也是機緣巧合,根據皇榜上說的情形,和皇宮發生的病情,很快就斷定了,這是一場時疫。一是靠皇帝的洪福齊天,二是靠我小徒弟及時發現,三是靠對癥下藥,所以還沒有釀成大禍。說到底,是大遼國國泰民安,上天保佑。”
圣宗皇帝,“為什么會發生時疫呢?”
李明,“時疫的發生并不少見,在民間每個年頭都有發生,只不過是有大有小,在不同的地方罷了,萬歲不要對此憂心。首先是,現在是冬春交際的季節,天干地燥,士氣上升,人的肝火上升,有些病就容易流行。第二是,宮里的人長期在宮中生活,活動的范圍就那么一塊地兒,人群相對穩定,所以也容易流行一些病。第三是,公主體弱,長期在深宮內院生活,沒有什么抵抗力,有時候小病拖成了大病,不流行的病變成了流行的病。”
圣宗皇帝,“太醫院的御醫們,他們也都來自民間,可以稱得上國醫圣手,怎么就這么簡單的時疫都看不出來呢?”
李明,“宮中太醫院的御醫們,他們的專長是疑難雜癥,對這些小病研究的不多,對于這些流行的病,就更沒有什么研究了,所以容易造成誤診,即使診斷正確了,不能夠對癥下藥,或者是下的藥力不夠,也容易小病拖成大病。看病不能夠完全依靠醫學典籍,看病主要是看你的判斷能力,看的人多了,看的病多了,自然就會成為國醫圣手,這就是一個熟練的過程。雖然以前他們都是民間來的,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是他們每天,固定看幾個人,就那么幾種病,難免荒廢他們的醫術。這可不能賴他們呀。”
圣宗皇帝,“老先生可以到宮里來,替朕掌管太醫院。老先生可愿意呀?”
李明趕緊跪倒,一邊磕頭一邊說,“謝主隆恩,老朽已經是老邁昏庸,已經不堪大任了。請皇上還是讓老朽在民間做個醫生吧,老朽感激不盡。”
圣宗皇帝,“老先生請平身。將來,朕有了毛病,到哪兒可以找到你呀?”
李明,“萬歲,老朽就住在京西,良鄉縣一個人小山村。如果皇上有召喚,老朽一定很快就到您的身邊,任憑皇上使喚。”
圣宗皇帝,“老先生醫術精湛,而且教了這么一個好徒弟。你可以回去頤養天年,在民間繼續行醫,造福一方。朕能為你做什么嗎?”
李明,“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