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有希望繼承隱帝劉承祐君位的許州刺史劉信,在惶惑不安中自殺。
太后繼續下誥,以侍中郭威為監國,但百官藩鎮相繼上表勸進。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郭威營中有步兵將校吃醉,揚言“前幾天澶州騎兵扶侍中立為天子;今天我們步兵也要擁立侍中為天子!”
郭威卻下令將這些醉漢正法。
春季,正月初五,后漢太后頒下誥令,授予監國郭威傳國璽印,正式即皇帝位。
郭威從皋門進入皇宮,在崇元殿即位,下制書“朕是周代宗室的子孫,虢叔的后裔,國號應該叫周。”
改年號,實行大赦。
終于熬到老郭當皇帝了,自然要封文武百官,首先是朝中的大臣,王峻于樞密使兼宰相,又求兼領平盧。
又請用顏衎、陳同代李谷、范質為相,鄭仁誨授檢校司空,客省使兼大內都點檢、恩州團練使,尋為樞密副使。
馮道為太師、中書令,蘇禹珪守司空,趙輝、白文珂等人都收了加封。
而趙匡胤等人同樣升了官,成為一軍的指揮使,都虞候。
后周的軍隊官階分四個等級,侍衛親軍和殿前軍逐漸形成廂、軍、指揮營、都4級編制序列。
最大的單位是廂,有分左右,每廂轄10軍,設有一名廂都指揮使1名。
其次為軍,每軍轄五指揮營,設都指揮使、都虞候各1人。
再次是指揮營),每指揮轄5都,約500人,設指揮使、副指揮使各1人;
最后是都,每都100人,步軍設正副都頭,馬軍設正副兵馬使各1人。
每個人都有兩千人的軍隊,在軍中也算是不錯的了,而輪到郭浩的時候,郭威有些犯難。
要說讓郭浩帶兵吧,還有點浪費他的文采,讓他在朝中任職吧,又有點浪費他的謀略。
思來想去,郭威覺得可以讓郭浩做個節度使,這樣軍政一起抓,鍛煉幾年就可以回朝,也許可以做個宰相。
“郭浩,你平叛三藩有功,之前朝廷一直沒有加封你,如今你從龍建業,又救出了朕的女兒,朕欲封你為宋州節度使,你意下如何?”
郭威說完,郭浩猶豫了片刻,施禮道“陛下,臣雖有從龍之功,卻沒有管理地方的經驗,而且宋州乃是重要州郡,臣實在不敢愧令。”
拒絕了?
其他大臣都愣住了,之前郭浩一直沒有什么存在感,他們只是偶爾聽過這個名字,這次朝會還是第一次見,郭威讓他做節度使,已經是很看重他了。
但是郭浩竟然不領情,其他大臣都覺得郭浩年輕氣盛,表面說宋州重要,其實宋州在開封東南,并不是很重要,他這是嫌棄地方小。
然而其他人這么想,郭威卻不這么看,郭浩從一開始就不想帶兵,說白了就是怕死。
可說他怕死,他又帶人深入契丹,雖然結果不好,但這并不是郭浩的錯,要不是劉承佑膽小怕事,這次絕對可以重創契丹。
戰機稍縱即逝,郭浩拒絕去地方,是不想離開京師,郭威沉吟了一下道“既然如此,那就封你為中書舍人,同簽書樞密院事,輔佐幾位大人管理好軍政工作。”
“多謝陛下!”
郭浩這次沒拒絕,對他來說,能留在京城就行,管他擔任什么官職,反正他又不缺錢。
然而其他人卻不這么認為,中書舍人是什么職位,那是草擬詔書,給皇帝出主意的地方,主要負責政務。
雖然現在中書省沒什么權利,但是同簽樞密院院事就不一樣了,樞密院掌管軍權,要不是郭浩資歷尚淺,他很有可能就是樞密副使,甚至是樞密使。
皇帝這是什么意思,僅僅是因為他救了郭永寧?
三省六部那么多官職,郭浩一人身兼軍政兩個部門,郭浩到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