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先設立標記,等待今年冬天農閑再興土木,農事開始就停止,再等來年開工,以此逐漸完成。
并且命令從今開始葬埋死人都要出城,離所立標記七里之外,在標記內等待官府劃分出街道、倉庫場院、營房官舍,除此之外,聽憑百姓隨便蓋房。
原本柴榮有一統天下的野心,但是因為戰爭的內耗,所以只能先休養生息,不過對于統一天下的思考并沒有停止。
這一天,柴榮對宰相說道“朕經常思考達到大治的方略,沒有得到其中的要領,睡覺吃飯都不能忘記。
又從后唐、后晉以來,吳地、蜀地、幽州、并州都被隔斷了政令教化,不能統一,應該命令左右大臣撰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開邊策》各一篇,朕將一一閱覽。”
比部郎中王樸進獻策文,認為“中原朝廷喪失吳地、蜀地、幽州、并州,都是由于喪失了治國之道。
如今一定要首先考察所以喪失土地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知曉所以收取失地的方法。
當開始喪失國土時,沒有不是因為君主昏庸臣子奸邪,軍隊驕橫百姓窮困,奸人亂黨在朝內炙手可熱,強將武夫在外面橫行霸道,由小變大,積微成著。
如今要收取失地,只不過反其道而行之罷了。
進用賢人斥退壞人,是收羅人材的辦法;布施恩澤講究信用,是團結人心的辦法;
獎賞功勞懲罰罪過,是鼓勵大家貢獻力量的辦法;革除奢侈節約費用,是增加財富辦法;按時使用民力,減少賦稅,是使百姓富足的辦法。
等到群賢畢集,政事理順,財用充足,士民歸附,然后起兵而使用他們,千秋功業沒有不成功的了!
對方的人民看到我方有必定取勝的形勢,知道內部情況的就愿意當間諜,熟悉山川地理的就愿意當向導,民心已歸附,那么天意也必然會順從了。”
“大凡進攻奪取的方法,必定先從容易的地方下手。
南唐與我們相接的國境將近二千里,這地勢很容易騷擾對方。
騷擾對方應當從沒有防備的地方開始,防備東面就騷擾西面,防備西面就騷擾東面,對方必定東奔西走去救援。
東奔西走之間,就可以探明對方的虛實強弱,然后避實擊虛,避強擊弱,不須大舉進攻時,暫且用小部隊騷擾。
南方人生性懦弱膽小,聽說有小小的警報,必定出動全部軍隊去救援。
軍隊頻繁出動就會使百姓疲勞而財物耗竭,不出動全國軍隊救援,我們就可以乘著空虛奪取土地,像這樣,長江以北各州將全部被我們占有。
既得長江以北,就可利用他們的百姓,實行我們的辦法,那長江以南也容易奪取了。
取得江南,那么嶺南、巴蜀之地就可以傳遞檄文而平定。
南方既已平定,那燕地必定望風披靡歸附中原;倘若它不歸順,就調動軍隊進攻,猶如卷席子那樣很快可以平定了。
如今士兵精干,武器齊全,部下畏服軍法,眾將愿意效力,一年以后可以出師,應該從夏季、秋季就開始積蓄糧草來充實邊疆了。”
柴榮欣然接受,此時群臣大多墨守常規,茍且偷安,所對策略很少有可取的。
只有王樸神情峻逸、氣勢剛勁,有智謀能決斷,凡是有所規劃建議,都符合世宗的心意,柴榮因此看重王樸的氣質膽識,不久,遷升他為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
而郭浩在此期間,親眼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他并沒有發表什么意見,李弘冀死后,歷史仿佛回歸了正軌,南唐肯定是要打的,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沒了北漢的騷擾,大周恢復力量的速度也快了一些,契丹和南唐都沒什么動靜,好像被他打怕了一樣。
郭浩除了教柴宗宜讀書,還帶他去了丐幫,并當眾宣布,柴宗宜是新的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