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看來,誰當皇帝都可以,就是不能讓李璟遂當,因為他們已經把李璟遂得罪死了!
況且和李璟遂相比,李煜應該更軟,更好控制,如果不是李弘冀太強勢,他們也想過扶李煜上位。
可是李璟經歷了大起大落,是一點心氣沒有了,他只要守住剩下的國土,李璟遂畢竟要比李煜年長,政務方面也有經驗。
“從嘉性格淳樸,卻又過人之處,可是國家大事不是兒戲,從嘉在這方面還有所欠缺。”
李璟說完,馮延巳看了馮延魯一眼,馮延魯站出來道“陛下,國戰期間,安定公協助陛下處理政務,所表現出來的才能,不在齊王之下。
況且安定公尚且年輕,陛下春秋鼎盛,只需稍加陪養,即可接手大任!”
馮延魯說完,其他人紛紛附和,宰相嚴續卻沒有說話,樞密使唐鎬也保持沉默。
“嚴續,此事你怎么看。”
宰相不說話,李璟卻沒打算讓他閑著,嚴續這個人雖然才能不怎么樣,可人還算正直。
“陛下,安定公天性純孝、好生戒殺,如今周國兵鋒正盛,確實需要一位這樣的繼承人,來安定其心。
而且自古以來,凡有基業都是父死子繼,老百姓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國之君呢!”
嚴續這話,雖然有些大不敬,可是話糙理不糙,一下切中要害,那就是祖制。
要說兄終弟及,乃是老趙開的先河,事實上他想多了,他死以后他的弟弟沒一個聽他的,趙光義很自然的就把皇位傳給了兒子。
所以這個時期的人,有的比較特殊,說他們大公無私,可是他又不會想到別人,說他們明事理,可是后人看來又覺得傻。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禮義廉恥是奢侈品,也許是受郭威的影響,看他把皇位傳給養子都沒什么。
后世之人習慣叫周世宗柴榮,實際上柴榮并沒有改過姓,只是歷史上如此記載。
當皇帝有了情感,皇家好像也不像演義里那么冷血,尤其是這個年代,這是道德的復蘇,禮儀的重新覺醒。
“此事朕還要考慮一下,容后再議吧。”
李璟還在猶豫,與其說是猶豫,不如說是不甘心,然而這時候聽聞大周太子柴宗宜遭遇刺殺,李璟被嚇得夠嗆。
此時南唐已經是草木皆兵,否則李璟也不會遷都南昌,得知消息后李璟趕緊上表澄清此事,以宗室名譽發誓,這件事絕對不是南唐干的。
而柴榮也知道不是南唐干的,他恰好也聽說了南唐立嗣之事,于是回書安撫李璟,并且把李煜夸贊了一番。
柴榮和李煜從來沒見過面,但是他也聽說了郭浩和李煜的關系,郭浩雖然沒有正面評價過李煜,可是對他的詩詞卻十分贊賞。
如此一來,聰明的柴榮大致知道了李煜是什么人,作為一個附屬國,不需要有強勢的皇帝,繼承人最好是沒有什么能力的,這樣才利于他的統治。
柴榮的話雖然說的委婉,可意思表達的很明顯,李璟真的被打怕了,于是只能聽從柴榮的意思,選李煜做了太子。
郭浩得知這個消息,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歷史到底有沒有改變,南唐歷史已經被他改的七零八落,后周的歷史也偏離了軌道。
可是決定歷史的一些大事,卻好像沒有改變,南唐稱臣,李煜繼位,后周的一切也在恢復,他什么都不做也會繼續發展。
郭浩覺得歷史恢復了,殊不知經此一役,他在軍中的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禁軍還是藩鎮,對他都十分敬佩。
而立之年的郭浩,真正成為后周頂尖的勢力,哪怕他不上朝,不管事,文武百官也不敢輕視他。
所謂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國之棟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