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問郭浩真實姓名,郭浩轉(zhuǎn)身傲然而立,吐出了兩個字“郭浩!”
“什么!”
戚同文的文章寫到一半,聽到這個名字筆都嚇掉了,在大周,誰人不知道郭浩的姓名。
平定河東,北拒契丹,南退唐國,打了三年仗,連下南唐十多個周軍,讓南唐不得不稱臣,如此功德,當名垂千古!
而郭浩這幾年仗打的多了,世人差點忘了郭浩的才學,老者低頭又看了一遍郭浩的文章,不由得老淚縱橫。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國公不愧是我大周戰(zhàn)神,亦是天下文人的楷模,請受老夫一拜!”
說罷,老者竟然跪下了,郭浩趕緊上前攙扶,其他學子也紛紛下跪,郭浩趕緊招呼他們起來。
“大家這是做什么,郭某也是凡人,不是什么戰(zhàn)神,文人更是受不起,諸位快起來吧!”
等到眾人起身,這次沒人再看看不起郭浩了,老者趕緊走到一旁,對郭浩坐了一個請的手勢,道“宋國公請上座!”
郭浩連連擺手“老先生這是做什么,這是您的位置!”
老者聞言笑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螄昙o輕輕,文武雙全,實乃大周之幸。
之前不知國公身份,失禮之處還請國公勿怪,國公人弱冠之年,就通讀七經(jīng),又曾為國主持過科考。
如今更是太子太傅,老夫今日得見國公,就厚著臉皮求國公,給我的這些學生上一課吧!”
“請國公授課!”
先生這么說,學生們也不傻,郭浩是什么身份,別看他這段時間清閑,可朝廷有事還得用他。
郭浩這是自己不爭,就像他寫的那幾個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是做官的至理名言,前兩句講的是胸襟,有道是宰相肚里能撐船,郭浩的心胸一定要寬廣。
后兩句是處世之道,郭浩如今已經(jīng)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無比尊崇,如果他要是做什么壞事,估計柴榮都治不了他。
然而最難得是無為,郭浩明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一般,卻能禁得住權(quán)利的誘惑,不弄權(quán)、不黨爭,放眼天底下,有幾人能像他一樣!
“這……”
盛情難卻,學子們?nèi)绱送瞥纾彩浅鲇谧鹁矗墒亲屗v課,他都不知道該說什么。
“國公不必擔心,這些孩子都很優(yōu)秀,你可以隨便說說,他們都會認真聽的!”
老者說完,學子們紛紛點頭,郭浩聞言苦笑道“好吧,那我就隨便說說。”
于是郭浩坐在了老者的位置上,有學習給李芙等人拿了蒲團,讓他們也有坐的地方。
“《禮記·大學》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君子有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遂治世之學,當從格物致知開始!”
郭浩說隨便說說,可一開口就是治世之學,這可是平時很少聽見的,學子們不由得兩眼放光,都是聚精會神地聽著。
“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與理而為一者也。
是非之心,不濾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體自然明明覺者也。
物者,事也。凡意之所發(fā)必有其上級,意所在之事謂之物,格者,正也。
正其不正以歸于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歸于正正者,為善之謂也,夫是之謂格。
是故,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