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元年(接下來還用大宋的年號,這樣方便對照)六月初一。
郭浩召集文武百官,然后開始排位置,到了黃昏時,文武官員已排定了位置。
翰林承旨陶谷從袍袖中拿出周恭帝的禪位制書,宣徽使引導郭浩到了殿前庭里,北面下拜接受制書,柴宗訓坐在龍椅上。
“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
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
咨爾河東節(jié)度使、護國公郭浩,稟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
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
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得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祗畏天命……”
詔書念罷,有人扶著郭浩登上崇元殿,換上皇帝的衣帽,登上皇帝寶座。
把柴宗訓和符太后遷到西宮,把恭帝改為鄭王,而尊奉符太后為周太后。
坐在龍椅上,郭浩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回想起穿越的那一天,那個殘破的家,父親會因為一口肉湯追著他打。
可如今,他成了天子,他是皇帝,中原數(shù)十個州郡都是他的,未來整個天下都是他的。
看著下面的大臣,郭浩心中生出一股豪氣,他想放生大笑,可是又要顧忌皇帝的威嚴。
良久,郭浩示意宣布詔書“朕惟中華之君,自唐運既終,天命真人于關外,入中華為天下主,傳及子孫,近有百年,今運亦終。
海內土疆,豪杰分爭,朕本大梁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亂世之秋,致英賢于左右。
凡北方諸郡蠻夷,南方諸政權,本為華夏之土,卻各處寇攘,屢命諸將與諸將校奮揚威武,四方威服,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眾將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眾請,于顯德七年六月一日,告祭天地于鐘山之陽,即皇帝位于大慶。
定有天下之號曰大宋,建元建隆,恭詣太廟,追尊四代考妣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汴京。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詔書下達,百官下跪三拜九叩,郭浩安靜的坐在那里,仿佛神像般安靜卻威嚴。
六月初五,大赦天下,改用新年號,定國號為宋。
賜給朝廷內外文武百官和軍士爵位與獎賞,貶官降職的人恢復原職,不過有的人并沒有恢復,比如王守恩。
發(fā)配流放的人一律釋放,文武百官的父母親,按照應該得到的恩典加以封贈,派遣使臣通告全國各地州郡。
初六,郭浩下詔通告各地將帥,垂拱殿內,諸將站在下面,都高興地看著郭浩,可郭浩的笑容卻有些不自然。
初八,賜給南唐書信,李璟得知郭浩當了皇帝,一臉的驚恐,可一旁的李煜卻暗自欣怡,也許他覺得,郭浩的為人還是不錯的。
初九,派遣官員祭告天地社翟,恢復安州、華州、充州為節(jié)度州。
十一日,論定擁戴郭浩為皇帝的有功人員,任命趙匡胤為禁軍馬步軍指揮使、河東節(jié)度使。
任命義成軍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歸德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江寧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為義成軍節(jié)度使、殿前副都點檢。
武信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為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殿前都虞候王審琦為泰寧軍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使,虎捷右?guī)加莺驈埞夂矠榻瓕庈姽?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軍都指揮使。
龍捷右?guī)贾笓]使趙彥徽為武信軍節(jié)度使,其余統(tǒng)兵將領也一律提升爵位。
十二日,賜給宰相、樞密使、禁軍各部將領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