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再者要遠離自然災害的多發地,三天兩頭發洪水,隔三差五就地震的地方也不行。
最后城市布局還要合理,皇室生活享受可以放一邊不談,政府的官署衙門和公務員的生活住宿得考慮吧?
很顯然,北宋首都汴梁城沒有一項達標的地方,沒有燕云十六州,遼國人一出門就到汴梁城。
挨著黃河,三天兩頭發大水,之所以被趙宋官家看中,實在是各種歷史遺留問題糾纏在一起造成的無奈選擇。
經過五代十國的無序發展,汴梁城已經成為一個市民經濟極度繁榮的大都市。
商業活躍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城市規劃等同于無,城內私搭亂建現象隨處可見,各個邊邊角角都被商販擠占,哪怕是皇城周圍也布滿了住宅和商服。
這種城市對居民來說自然是極好的,雖然道路說不上多寬敞,市容市貌也不算整潔,但是百姓住在這里樂得舒心安穩。
可是適合百姓生活的城市,卻不一定適合皇帝。
宋太宗看完劉延翰的規劃圖,心里暗罵這得要花多少拆遷補償款啊!
大宋朝時候土地不歸國有,雖然嘴上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私底下對私有產權也有那么一絲“神圣不可侵犯”的態度。
認可私人產權的結果就是除了要有合理的拆遷補償款,還必須經過業主同意,那時候沒有釘子戶一說,只要業主不同意搬遷,你給再多補償款都白扯。
太宗皇帝一琢磨,要擴建就要先拆遷,要拆遷就要多花錢,這壓力實在太大。
不過七里皇城雖然小,但好歹也能對付用,如果因為擴建弄出了群體事件,把汴梁城的市民逼上梁山,那問題可就大了,到時候趙宋官家政權的合法性都可能受到質疑。
于是太宗皇帝又說“內城偏隘,誠宜開展,遷動居人,朕又不忍。”擴建的念頭算是就此打住。
皇城能不能擴建到了靖康年間就不是問題了,金人的鐵蹄踏進了汴梁城,太上皇都跑路了,誰還在乎那個皇城是七里還是十里……
這里說的太宗,就是趙光義,郭浩登基以后,雖然對城市有些規劃,皇宮周圍沒有百姓,存在一定的隔離,可有些問題還是存在的。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黃河,這年頭治河很困難,人力根本抑制不住黃河的泛濫,所以汴梁最終沒有成為像北京一樣的古都,還是有道理的。
至于契丹的威脅,已經被郭浩提前解決了,這也是一些大臣反戰的理由,只要契丹打不進來,契丹就太平了。
還有比皇宮還氣派的建筑,此時還沒出現,郭浩也不會允許其出現,畢竟皇家的威嚴是不可侵犯的,更別提緋聞了。
所以郭浩也僅僅是感慨一番,看著下面的學子,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覺得這個都城寒酸,尤其是南方來的那些,南唐的皇宮他看過,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是富麗堂皇。
大概過了一刻時辰,外面有學子跑進來,大聲道“諸位,官府貼出告示,說是給我們找地方住,如果有需要的,就去開封府門前登記,官府會統一安排!”
那個學子剛喊完,聚仙閣里的學子就一窩蜂的跑出去,一時間滿大街都是學子,向開封府方向趕去。
就在這時李輝回來了,對郭浩說道“陛下,他們這么多人,住在百姓家里,不會有問題吧?”
郭浩點點頭“問題有可能有,不過也只能這樣做,好在他們都是府讀書人,應該不會做出什么過分的事。
這件事你親自盯著,安排的時候一定叮囑好他們,不允許在城里鬧事,吃住必須給錢,就當是民宿。
如果誰要是敢惹事生非,一概取消考試資格!嚴重的就抓起來,依法辦理!”
“是,屬下這就是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