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睿雖然是黨項名義上的統領,可部族中的其他豪族,還是有有一定勢力的。
歷史上的李繼遷,就是憑著這些勢力起家,一步步收攏西北的地盤,最后建立西夏王朝。
之前李家依附中原王朝,會得到諸多賞賜,那些豪族有好處,也就樂于聽他的。
可事到如今,大宋要夏慶銀三州,李光睿不給,還把其他族人牽扯進來,那些族人一定不會同意。
李氏失去了地盤,誰知道部落的人會因為收到威脅,而去迫害他們!
即便族人不做什么,他們若是和大宋抗爭到底,最后吃虧的一定是黨項,李光睿已經感覺到耶律賢的退意,所以他擔心族人不會接受他。
“爹,宋軍的武器太厲害,我們還是去遼國吧,反正您這個夏王也是遼國封的,遼國不會不管咱們的!”
李繼筠的態度,就和一些小國一樣,平日里自視甚高,一旦有了危險就退縮,甚至耍無賴非要宗主國幫忙,然后好了傷疤忘了疼。
“去遼國……”
李光睿不是沒想過,只是失去了領地,那他這個國王,還算國王么?
可是部族那邊不確定,如果去了不接受他們,他還是要去遼國,對比之下去遼國最穩妥。
“如此有勞郎君了,我們李氏全族就全靠郎君了!”
耶律賢見李光睿答應,表面上若無其事,內心確是很高興,雖然夏州三地可能保不住了,可是他又收服了一股勢力。
李氏一族現在還有一萬多人,只要安排妥當,日后就能為他所用。
而李光睿還是黨項部落的首領,有他在中間接洽,黨項歸順遼國的可能性也很大。
接下來的事情,已經沒什么懸念,李家為了保存實力,選擇直接逃跑,而且跑的時候,還帶走了所有青狀勞力,無論男女。
趙匡胤帶兵進了夏州,臉色十分難看,李氏做的也夠絕的,留下的全是老弱病殘。
三州雖然收復了,可趙匡胤卻高興不起來,沒有了年輕人這里就相當于空城,而且那些老人該怎么辦!
趙匡胤把這個消息報告給郭浩,郭浩得知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
“李光睿啊李光睿,你自認為聰明,實際上蠢的很,之前朕還覺得你有點聰明,現在看來不過而已!”
既然沒有年輕人,那郭浩就就近移民,只要自愿前往三州的,免去三年賦稅,第一年還發放糧食衣物。
同時在邊境駐軍,對逃難的百姓開放,只要境內的老人認識他們,就可以回來成為大宋的子民!
郭浩派官員去宣傳政策,他就不信那么多人里沒有幾個孝順之人,陜西北面可是內蒙古高原,那里的環境可要比黃土高原還要艱苦。
游牧民族不擅長耕耘,所以糧食經常不足,但大宋境內則不同,自從郭浩收復了后蜀,國內的糧食就沒缺過。
好的政策加上國家的支持,附近的很多百姓自愿前往,三州之地很快恢復了生氣。
郭浩沒有拋棄那些老人,主動照顧老人的還獎勵糧食衣物,所以百姓都搶著認領。
至于夏州西面的黨項部落,那里屬于半開化地段,就算打下來治理也需要時間,況且火藥運輸真的很費勁,所以他暫時不考慮。
戰爭打了三個月,此時已經是太平元年八月。
西北戰事已成定局,趙匡胤凱旋回京,所有人都前來祝賀。
大宋有了西北三州,就等于又多了一塊養馬之地,加上被契丹遺棄的勝州,一下多了四個州的地盤。
如此大喜之事自然要慶祝,郭浩設宴招待百官,席間談論到西北的發展。
“陛下真乃天人也,那些逃到遼國的百姓,得知陛下如此善待他們的父母,有不少都逃了回來。
而且陛下要求當地人與漢人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