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郭浩又覺得自己說的有些過了,于是提筆寫下來四句詩。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首詩寫完,郭浩叫來三德子,讓他送到吏部去,以張昭的才學,應該會明白郭浩的意思。
三德子到了吏部,把詩交給了張昭,此時李昉也在這里,同時還有幾個侍郎。
“張尚書,您走以后,陛下怕您不懂他的意思,于是特意作了這首詩,讓奴才交給您。”
張昭低頭看了看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可意思卻很明顯。
這幾年郭浩的很多政策,基本上都是一些基層小吏推行的,戰爭文人的參與度確實不高。
然而這并不代表郭浩輕視文人,而是軍政改革后,文人始終沒認清自己的地位。
如果說軍人的職責是開疆拓土,保家衛國,那么文人的職責應該是什么?
后世把官員看做人民的公仆,可在這個年代根本不可能實現,郭浩也不敢說的太明白,反正潛意識里教導官員們,為人民服務!
如此一來,官員為百姓著想,也就是替皇帝分憂,百姓日子過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現在的官員還做不到這點,一切都是在朝廷的命令下施行,如果郭浩的手腕不夠硬,有些政策也不會如此順利。
……
軍事學院正式開學,學員們開始訓練,郭浩期間去視察過一次,強調了一下紀律,就沒有再去。
按照計劃郭浩本應該去上課,結果曹彬來表上奏,說海軍訓練已經半年,希望找機會實戰訓練!
對于海軍的請戰,郭浩已經等候多時了,如今大宋已經有了十艘戰船,整整一萬海軍!
海軍隊伍已成規模,但沒經過實現的洗禮,還不能算作真正的軍團,時機終于到了!
郭浩打定主意,立刻下旨,命令南境四位將軍做好戰斗準備,配合曹彬海軍,兩路夾擊作戰!
曹彬接到命令后,立刻帶領船隊南下,從東海沿著海岸線一路航行到南海,用了十天的時間。
而這期間潘美、劉廷讓早就迫不及待,主要是南漢的朝廷太無能了,他們這些人在邊境,出入南漢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如此弱小的對手,他們還要重兵防守,而且能看不能打,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折磨。
等了這么久,終于可以動手了,其實不用曹彬的海軍,十萬陸軍同樣可以覆滅南漢。
可郭浩在圣旨里明確交代,讓他們悠著點,給海軍點機會,否則郭浩費勁訓練的海軍,豈不是成了擺設?
這次戰爭沒有理由,也沒有借口,郭浩直接下旨讓南漢投降,不投降就開戰。
但是南漢的皇帝劉鋹,實在是個奇葩,自以為國力強大,不怕大宋的進攻。
殊不知南漢以前的將領,如邵廷琄等,皆因讒言多被殺害,南漢在戰爭開始之后才有反應,戰前準備幾乎為零。
宋軍在嶺南駐扎了這么久,對當地已經很熟悉,特意避開騎田嶺、萌渚嶺險地,攻占白霞,進圍賀州。
南漢主劉鋹平時缺乏戰備,突聞賀州被圍,忙派部將伍彥柔率兵萬人沿臨賀水乘船北上救援。
與此同時,曹彬的海軍沿著海岸線進入珠江三角州,期間沒有遇到任何阻攔,直接到了番禺南邊。
番禺也就是興王府,后世的廣州,南漢的治所所在。
曹彬神不知鬼不覺地打到了番禺,這讓潘美等人有些無語。
我們這邊還沒開干的,你們那里已經兵臨城下了,原本還想搶點功勞,現在一看還搶個屁啊!
這個時候,除了大宋沿海,各地的海防幾乎是零,這才給了曹彬可乘之機。
不過他也不傻,他只有一萬新兵,而且他的優勢是戰船,如果登陸作戰,還真不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