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一些商戶貴族,誰讓郭浩對他們的打壓,遠超歷朝歷代,反而對百姓盡量照顧。
朝廷要打仗,錢糧從哪來,自然是從賦稅來。
而賦稅的大頭在誰身上,自然是從商人身上,商人多加三成,而百姓只加了一成。
所以為了安撫商人,郭浩也不敢做的太過,這次見好就收,在等兩年再說。
只是這樣更會加劇百姓的安逸,郭浩始終在考慮,怎么才能讓百姓保持斗志!
思來想去,郭浩覺得有件事他該做了,為了讓天下人有危機意識,他決定賭一次!
八月,初一,大朝。
郭浩端坐在大慶殿之上,下方來了很多官員,平時不需要參加的王公貴族也來了。
郭浩看著下方的武百官,由于人數眾多,所以顯得有些擁擠,官員的距離很近,有的甚至站在了殿外。
“今天是八月初一,朕把諸位都叫來,結果這大慶殿竟然裝不下”
郭浩此話一出,官員們都是心里一動,陛下終于要擴建皇宮了么?
只是擴建皇宮的建議,官員們已經提了很多次,郭浩這次說大殿太小,官員們不明白他的意思,也就沒敢皆話。
“之前有人建議朕,說汴梁地處黃河流域,有水患,不如遷都洛陽,朕沒答應。”
說到這里,郭浩又頓了一下,看了看大臣們的反應,發現沒有人說話,這才繼續說道。
“不知諸位愛卿誰記得,朕曾經說過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當時你們誰也沒在意,但朕,可不是隨意說說!”
郭浩一句話,掀起一片嘩然,大臣們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陛下這是什么意思?
“既然汴梁不適合定都,那么咱們就遷都,朕決定去北方,大宋五行屬木,北方屬水,水利木,北方才是大宋國都最合適的選擇!”
聽到郭浩要往北遷都,大臣們緊張的神經有松了下來。
有燕云十六州在,契丹就打不進來,郭浩想要向北遷都,只要不是燕云十六州,也不是不可以。
這時禮部尚書李昉站出來道“不知陛下要遷往何地!”
郭浩看著他緩緩說出兩個字“幽州!”
一時間,朝堂上一片寂靜,他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剛剛郭浩說的是幽州?
李昉也是不可置信,忍不住又問了一遍“陛下說的可是易州?”
易州同樣是北方,和幽州相鄰,可是畢竟不在燕云之地,相對能安全一些。
可郭浩卻再次強調“天子守國門,汴梁坐擁兩萬禁軍,這還是朕裁剪的結果。
這兩萬禁軍什么都不做,作為大宋最精銳的力量,諸位不覺得有些浪費么?”
此話一出,有人終于忍不住了,只見趙普站出來道“陛下不可,幽州地處北方,而且臨近契丹,如果遼軍舉兵南下,大宋社稷危矣!”
趙普說的,正是所有人擔心的,一個國家滅亡的標志,就是都城被攻破。
郭浩把都城定在幽州,豈不是送到人家眼皮底下,就算遼國不想打,恐怕也會忍不住誘惑。
趙普說完,其他大臣也跟著附和,這些大臣此時竟然難得的團結,出奇的一致。
郭浩就靜靜地看著這些大臣,他很想拍案而起,大罵這些大臣,大宋的軍事實力他們都知道,可他們就是不相信。
他們口口聲聲說為江山社稷考慮,可實際上都擔心自身安危,擔心失去他們現在的地位。
之前支持郭浩的大臣此時也不理解,郭浩這么做實在太冒險,稍有不慎萬劫不復。
縱使郭浩是千古一帝,大宋國力也是一時無兩,可遼國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大臣們說了一番,發現郭浩不為所動,于是紛紛跪下,請郭浩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