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要搞權衡,算是默許了丐幫的發展。
而丐幫的本質其實是物流,這與郭浩接下來的謀劃契合。
蒸汽船已經出現,那么火車還遠么?
而最熟悉運輸路線的,除了丐幫,沒有再合適的組織。
所以在鋪設火車軌道前,郭浩要整合丐幫,有現成的資源不用,不是郭浩的風格。
如果開通了鐵路,運輸就更重要了,所以必須由朝廷掌控,不允許任何人染指。
糧店的生意不錯,哪怕只便宜一文錢,對百姓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反觀施家的商鋪,也不是沒有人,只不過兩邊的人群不同,一邊是普通百姓,一邊是達官顯貴。
施亦然也不傻,知道沒法和丐幫爭,所以走高端路線,明知道是同樣的東西,可是有人就要這個面子。
郭浩若有所思,沒想到這時候就有人懂得消費群體,這倒也是個辦法,朝廷倒是不受損失。
……
暫時不去管丐幫他們,汝州當地其實也有很多特產,其中最出名的就去瓷器。
一路向北,郭浩看到很多賣瓷器的商鋪。
汝瓷,始燒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于汝州而得名。
順著汝河走去,兩邊都是磁窯,正所謂汝河兩岸百里景,處處爐火觀連天。
看著這些磁窯,在看看那些瓷器,后世的國寶現在都是地攤貨,郭浩不由得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拿起一個天青色的小碗,郭浩不由得贊嘆道“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質感甚佳,真不愧是汝瓷啊!”
沈欣等人跟著郭浩,見郭浩臉色平靜不說話,知道他在思考,所以也就一直沉默。
現在郭浩終于打破了沉寂,沈欣終于忍不住了“這就是汝瓷么,價值上億的那種,這要是買些回去……”
沈欣這么一說,郭浩就知道她在想什么,笑道“你要是喜歡,回頭我讓人給你買一車!”
郭浩也是難得的好爽,這要是放在后世,有一件都了不得了,現在他卻敢成車買。
聽郭浩這么說,那個攤主不樂意了,道“這瓷器燒制不易,你以為是那陶罐,隨隨便便就能燒出來。”
攤主說完,趙普剛想說什么,卻被郭浩攔住,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情。
后世的汝瓷之所以名貴,是因為技術失傳了,金滅北宋后,汝窯也隨之消亡。
其開窯時間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
想到這里,郭浩交代陳玄道“回去以后,派人來學習一下燒制方法,這么好的工藝,不能讓他失傳了。”
“是。”
陳玄記下這件事,不明白郭浩為什么突然對瓷器感興趣,郭浩生活一項節儉,很少鋪張浪費,在他的帶動下,形成了良好的風氣。
郭浩交代了一句,放下磁碗就離開了,那攤主見郭浩一件不買,嘀咕了兩句不在看他們。
……
郭浩說是去幽州,其實并不急著趕路,他打算先去長安一趟,有意把中京遷到長安。
之所以遷中都到長安,也是為治理國家考慮,將來西域他是要拿下的,汴梁距離西域太遠了,傳遞消息不方便。
而長安距離吐蕃比較近,有利于治理,長安是漢唐的國都,去那里不用再大興土木,有現成的宮殿,方便辦公。
出于這個考慮,郭浩這才先去長安,如此三都定鼎,華夏可安。
如今走到了汝州,北面就是嵩山,郭浩打算上嵩山看看,畢竟上面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寺廟。
少林寺!
一行人來到嵩山之下,發現少林寺很大,占地上萬畝,來參拜的信徒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