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遠和尚,是少林寺十八羅漢的為首之人,是宏泰方丈的師弟,佛法高深。
看見師子王的表情,他就知道一定發生了什么事,自從他們來到高昌,一直很受禮遇,對師子王也很有好感。
“阿彌陀佛,大王何故如此看貧僧,陛下在國書上寫了什么?”
師子王沒有回答,而是把國書遞給宏遠,宏遠接過國書一看,臉色也是變了變。
郭浩竟然如此焦急,這么快就滅了吐蕃,現在又要高昌。
經過這半年多的時間,高昌的百姓對大宋的印象很不錯,對宋國也很是向往。
可是向往歸向往,師子王一脈用了數十年,統一了打敗了西州回鶻,統一了西域,也是很有民心的。
后周廣順元年二月,西州回鶻派遣都督向后周貢大批方物,當時該國已有一定經濟實力。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高昌國的實力也增長了不少,雖然一直給大國納貢,并不代表愿意歸順。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宏遠和尚頌了聲佛號,不知道說什么好。
師子王此時也反應過來,這群和尚來高昌國,根本不是弘揚佛法的,而是來蠱惑人心的。
“哼。”
師子王拂袖而去,出于對佛的尊敬,他沒有為難宏遠。
不過他很快下令,禁止少林和尚公開講禪,宋帝之心,已昭然若揭,師子王不傻,怎么能看不明白。
十八羅漢被禁足,沒有外人時,他們也褪去了高僧的偽裝。
“師叔,我們現在該怎么辦!”
“阿彌陀佛,陛下有些操之過急了,現在百姓已經知曉我大宋,如果能再給我們一些時間,也許就可以說服高昌王。”
宏遠和尚以為他可以說服高昌王,殊不知他們的佛法對于百姓有用,對于真正的王者,一點用沒有。
一年的時間,他們不動聲色地宣傳著大宋,宣揚著大宋的強大,與郭浩的仁慈。
可是這些話騙騙百姓可以,師子王卻不喜歡聽這些,作為一國之主,他對自己的國家很滿足。
歷史上的高昌回鶻存在了四五百年,這與宗教治國有關,同時也說明它的實力和底蘊。
郭浩通過貢品,就可以看出西域的富有,西域與遼東同一緯度,要不是地形原因,必然是一片沃土。
他已經等了一年了,他覺得沒必要再等了,師子王給大宋納貢的同時,和遼國也保持聯系,它是不可能主動歸順的。
所以郭浩趁收復吐蕃之際,宋軍士氣正盛,兵分兩路討伐高昌,這份國書就是告訴高昌,如果不歸順,下場和吐蕃一樣。
而宋軍的兵馬,將會以昆侖山為界,分為南北兩路,一路走河西走廊,一路走西藏和青海交界。
如今吐蕃被宋軍占據,西境的軍隊沒有駐守的必要了,五萬大軍去了吐蕃,另外的五萬就去了西域。
宋國出兵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高昌國,王宮之內,貴族們聚在一起商議對策,當他們得知宋軍的行軍路線后,原本緊張的表情又放松下來。
“宋軍從這條路線走,必然會經過婼羌國,一旦他們進入了那里,就會受到天女的詛咒!”
一個貴族說完,其他貴族紛紛大笑,師子王也笑了,看來佛祖還是站在他這邊的。
……
昆侖山南,馬仁瑀、董遵海兩位將軍,帶著五萬兵馬向西進軍。
二人原來都是地方上的節度使,因為之前的將軍病逝,所以郭浩不得不重新任命。
放眼望去,前方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很多他們沒有見過的動作,在草原上悠哉悠哉地吃早。
天很藍,河很清,縱使習慣了沙場的漢子,看到這個景色,也不由得發出贊嘆。
翻不完巖層經卷,望不盡雪峰塔尖,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