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話,他們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前期朝廷會種子、農具、牲畜。
過了一段時間后,他們就必須獨立起來,可以說是時間緊,任務重。
三月,建設兵團的人員已經選出來,全國各地派出二十萬人,從各地前往西域。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從河西走廊進入新疆,目的地是高昌,以高昌為中心開始建設。
令一路目的地是拉薩,對西藏地區進行開發,駐扎的同時還要提升人口。
從汴梁出發的隊伍中,還帶上了步槍和制造子彈的工匠,他們到了西部后會建立兵工廠,從事槍械制造和子彈制造。
一時間,全國各地的百姓,都能看到大小隊伍,有的一伙,有的人數更多。
經過這么多年的觀察,百姓們發現當兵好像不是那么危險了,尤其是北境的駐軍,依仗長城戍守邊疆,平時沒什么大戰,每年朝廷都會給不少軍餉。
再加上這些年人口增加了不少,老百姓吃飽穿暖,自然就愿意生孩子,從各省市報上來的數據看,此時大宋人口已經達到一個億!
歷史上同時期的大宋,僅有三千多萬的人口,經過了一百年的發展,也才一億兩千萬。
而大宋之所以有這么多人口,是涵蓋了青海、甘肅等地的人口,如果加上新疆、西藏、遼東等地,這個數字會更多。
如此多的人口,代表著國家的興旺,但郭浩來自后世,與后世的十多億人口比,大宋還不值一提。
建設兵團到達西部的同時,西部大開發也開始了,主要是四川和甘肅,作為第一批。
而第二批就是貴州和云南,此時的云南還是大理。
大宋這么長的動靜,自然會驚動不少人。
遼國知道宋國吞并了吐蕃、西域,可是一點辦法沒有。
而完顏繼在遼南的發展,讓他們的心里有些慰藉。
還有就是,吐蕃、西域和遼西差不多,多是一些不毛之地,地廣人稀,沒什么價值,所以遼國也就沒太在意。
但是,吐蕃和西域被吞并,就徹底切斷了大理國與遼國的聯系。
歷史上趙匡胤之所以不要大理,是因為唐朝的失敗。
唐玄宗天寶末年,南詔脫離唐朝、投靠吐蕃,并在安史之亂期間奪得了云貴高原大部。
779年,唐朝擊敗吐蕃、南詔聯軍,蕃、詔之間裂痕加大,唐德宗時,劍南節度使韋皋招降南詔,與之結盟共同打擊吐蕃。
829年,南詔弄棟節度王嵯巔侵犯西川,攻下成都外城,郭釗、李德裕到成都代替杜元穎,與南詔立約,南詔再次歸附。
后來,南詔皇帝世隆在唐懿宗時,先后攻陷邕州、交趾,占據數年,被唐將高駢擊敗。
南詔衰落,兩國重歸于好。
唐僖宗時,有商議安化公主與南詔皇帝隆舜和親之事,最終被唐朝拒絕。
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起兵殺死南詔王族八百余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
907年,唐朝滅亡,中原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三次戰爭,南詔三次背叛,直到大明七年,后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國號“大理”。
因為歷史原因,趙匡胤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說“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國得以保全。
如今兩國依舊通好,可是郭浩卻不打算放過他們,畢竟云南作為華夏的西南,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時大理的皇帝是段素順,年輕的時候還有點作為,稱帝當年即改元明政,同年大理東部發生邊亂。
延眾鎮長宗奇、求州首領代連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
段素順派都統、長皇叔、布燮段子標,都監三軍、禮樂爽、長駙馬、布燮段彥貞等統軍平定邊寨,誅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