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和沈欣游山玩水,游到山洞境內,遇到了范仲淹。
如今距離郭浩退位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華夏國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現在一下子跨越到現代,是不可能的。
當今皇帝郭致啟,按照郭浩的部署繼續發展著華夏,此時的華夏物阜民豐,兵強馬壯,儼然一副大國景象。
縱使是如此,封建制度的影響依舊很大,有些制度實行下去,不但沒能保持,甚至還有些回彈。
不過郭浩擔心的不是這些,而是精神文明的建設,從范仲淹開始,華夏馬上會涌現出一批歷史級文人,來帶動文化的發展。
郭浩問范仲淹何為“道”,其實就是想了解一下他的人生觀,想選擇一個代表人物,繼續延續他的思想。
“范希文,我說了這么多,不知你可否明白,道之根本不在于天,不在于地,不在于人,而在于天地人!”
郭浩看著范仲淹,希望他能夠有所表現,可是范仲淹卻皺了皺眉,看樣子沒明白郭浩的意思。
郭浩見狀嘆了口氣,回頭對沈欣道:“咱們走吧。”
沈欣看了范仲淹一眼,雖然她也不明白郭浩的意思,不過她卻知道,范仲淹失去了一次機會。
二人離開醴泉寺,一路上往泰山方向去,結果發現前往泰山的官道被封了,而且還有不少運輸隊伍在運送什么東西。
郭浩有些奇怪,于是問了問路邊的商家:“店家,官府這是要干什么,這么多人來來回回的。”
店家看了郭浩一眼,道:“你是從外地來的吧,這你都不知道,朝廷要舉行封禪大典,他們這是在位大典準備呢。”
“封禪大典?”
郭浩愣了一下,封禪大典是什么,他心里很清楚,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合一起就是祭拜天地。
封禪大典的意思,郭浩也很了解,這是用來證明統治正統的儀式,歷史上很多皇帝都趨之若鶩。
皇帝們都想封禪,可做成的就那么幾個,也就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等。
封禪大典耗資巨大,不亞于打了一場戰爭,華夏現在雖然有這個實力,可郭浩認為完全沒這個必要。
郭致啟在搞什么!
郭浩嘴上不承認,其實他是有些酸了,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他都沒好意思說封禪,結果他兒子替他做了。
正統的封禪大典,地點就在泰山,在此之前要進行很多準備。
祭天采用祭太一神之禮,設壇三層,四周為青、赤、白、黑、黃五帝壇。
殺白鹿、豬、白牦牛等作祭品,用江淮一帶所產的一茅三脊草為神籍,以五色土益雜封,滿山放置奇獸珍禽,以示祥瑞。
與此同時,還要拜祭神仙,有些東西在后世就是迷信,現在卻意義非凡。
既然要舉行封禪大典,郭浩暫時不打算走了,二人暫時住在了山東,打算等封禪結局后再去別的地方。
皇帝封禪,舉國歡騰,萬國來朝。
一時間泰山附近,祥瑞頻出,什么出現神泉了,什么山上長滿靈芝啦,什么有人看見神仙啦。
對于這些傳聞,郭浩嗤之以鼻,他到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了,這些年也去過不少地方,從來沒見過什么神仙。
所以郭浩根本不相信有神仙在,可百姓并不懂這些事。
京城,皇宮。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泰山祥瑞遍地,說明我華夏國得到了神靈的認可,陛下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內閣大臣王欽若躬身恭賀郭致啟,郭致啟面帶笑意,對這個結果也很滿意。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始終活在郭浩的影子下面,做什么事都是按柤制,其實他并不自由。
年輕的時候還好,郭致啟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