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它們也比馬匹高大許多,身上和頭上披掛了硬甲防箭,更有繁復精美的鈴鐺與裝飾,以自己龐大的身軀讓敵人發抖。
但賽里斯人遠程武器的強大還是讓阿基拉斯吃驚,在前排的長矛手背后,是三排弩兵,交替輪番射弩,象兵面對的是一輪輪弩矢。
象兵是對付密集陣列的不二法門,面對散兵和遠程時效果很差,但賽里斯人軍隊人數少,弩箭不夠密集,除非大黃弩直接命中,否則無法破開甲片加厚皮的組合。盡管逼迫幾頭戰象調頭,但剩下的十余頭還是一往無前,開始像訓練時那樣跑動起來,光靠弩是阻止不了這群巨獸的。
戰象身后跟著的托勒密擲矛兵和投石兵則難以承受弩矢造成的傷亡,無法前進,只有方陣兵撐著盾牌邁步而行。只要象兵沖散賽里斯人左翼,他們就會一壓而上,騎兵也會同時出動,繞道敵軍側后方,完成錘砧戰術的經典配合!
隨著它們越來越近,換了一般軍隊已經動搖,但漢軍過去十年在印度經常與大象打交道,硬是一動不動!
到此為止,戰役的走向還在阿基拉斯預料中,但接下來,卻出現了他始料未及的事。
只見賽里斯人布置在陣列后方高處的地方,隨著士兵舉火,忽然閃起了一陣奇異的火光,然后是尖銳的呼嘯。
一道白煙劃空而過,落到了行進中的象群正上方,然后發生了爆炸,伴隨著兩聲巨大的響聲!
象兵是有弱點的,過去和塞琉古人交戰時,托勒密王朝用了鐵蒺藜陣對付象兵,甚至還有放豬群恐嚇的情況。但托勒密的戰象經常關在豬圈隔壁,已經習慣了那氣味,唯獨對火焰與突如其來的巨響依然十分畏懼。據說兩百年前,羅馬人在抵御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遠征意大利時,就用裝載炭火的戰車嚇退了象兵。
更何況,現在是發生在頭頂的爆炸?雖然,效果只是聽個響。
但戰象登時受驚,接著,一道道閃光、呼嘯和白煙陸續出現,顯然是賽里斯人的武器,甚至還有落到象兵腳下爆炸的。
一時間,兩軍陣地間的空地上煙霧繚繞響聲不絕于耳,距離敵陣不過二十多步的戰象亂了陣腳。
加上弩箭連續不斷,它們本能地調頭,避開對面發射煙火和炸雷的賽里斯陣地,或向左右沖撞,或直接向后奔走。
慌不擇路的象群在后退過程中,竟一頭沖進了正嚴陣以待的托勒密左翼方陣兵中。也被那煙火和炸雷所驚,還來不及放平長矛的密集方陣,頓時就被戰象踐踏七零八落。
一如一百多年前,托勒密四世的軍隊在拉菲亞會戰中遭戰象反噬的那一幕重現,阿基拉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左翼方陣就此大亂。
而賽里斯人卻乘機前進,灌鋼法制造的環首刀輕松劃開了托勒密士兵的亞麻甲,即便身著青銅胸甲的人,肘、大腿也沒有任何防護,被狠狠捅了一刀后痛苦倒地,在混戰中,右翼托勒密軍開始退卻。
阿基拉斯愕然不已,面對陌生的武器,最好的辦法就是退卻,但是……
他手下的大軍都處于呆滯狀態,前排的瞠目結舌,后排的則墊著腳尖或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何事。在與敵人接陣的情況下匆忙撤走,必然會導致一面倒的追殺和大潰敗。
于是他試圖做最后的補救,迅速做出判斷,看上去,敵人的武器也就聽個響。從前面逃回來的象兵馭手頂多被灑落的黑色粉末遇火燒傷,卻沒有一人致死,發射頻率也不高,讓方陣兵上去,盾牌護著頭頂就好。
于是他讓五千人去救援瀕臨崩潰的左翼,剩下的兩千方陣兵,以及左右一萬埃及征召兵壓上。
埃及人都畏畏縮縮腳步遲疑,訓練有素的方陣兵倒是堅決執行命令,邁著腳步舉著長矛上前,他們的盾牌頂住了賽里斯人的弩機攢射,對面的弩矢越近威力越大,甚至能將方陣兵的圓盾射穿擊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