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鄯善王想要替自己找一位中原名人,認祖歸宗?”
是夜,在扦泥城里專為大漢使節修筑的寬敞館舍里,鄯善國相陶少卿向任弘稟報了這件事,可讓任弘失笑不已,這鄯善王真有趣,路是越走越寬了。
陶少卿道:“然也,鄯善王對桓次公行師禮,學春秋,聽說了太伯、仲雍奔吳之事,于是突發奇想,覺得鄯善與其他西域胡邦不同,慕禮樂漢,而相貌也與漢人頗似。”
人種都不同,哪里像了!
不過有一說一,相比于西邊的莎車、疏勒等邦,樓蘭人因為靠東,融合了一定羌人血統,所以是混血的圖蘭人種,鄯善王非得認為祖先來自中原,與當地土著相結合也能圓上。
畢竟歷史上,周邊戎狄蠻夷仰慕中原,于是或主動或被動找了華夏祖先的事屢見不鮮。
就拿春秋時的吳國來說,時隔幾百年后,忽然和中原諸姬聯絡上的老親戚,很早就有人懷疑,這群斷發紋身不通禮樂的家伙,根本不是姬姓后裔。但既然吳王自己說是,周天子和姬姓伯主晉國也說是,那就板上釘釘,你這個兄弟我認了!
此外諸如朝鮮傳承自箕子,滇國是楚將莊蹻之后,匈奴是夏后氏北奔的子孫,可能性都有,疑點也多,有的確有其事,有的則是一筆糊涂賬,弄假成真。
而到了后世,諸如鮮卑認為祖先是黃帝次子昌意,赫連勃勃認夏后氏為祖宗建立大夏國,都是想將自己往華夏貴胄的正統上靠。
鄯善王也不能免俗,任弘知道,在去年正旦大朝會上,他主動請求天子賜姓,心里多半是想混個劉姓的。
但大漢賜劉姓是有講究的,自有漢以來百三十年,只給過三波人。
第一波是項氏,那個鴻門宴上救了劉邦的項伯及其弟項襄,不但封侯還改了劉姓,這倆人是西楚的帶路黨,于漢有大功,世代富貴,桃侯一家甚至出過丞相。
此外便是提出的和親之策的婁敬,也被劉邦當做大功臣自家人。
第三波就是解憂公主的兒女們了,皆得賜劉姓,地位等于宗室。
鄯善王雖然待漢勤勉,但哪怕如金日磾,也沒混到劉姓,天子自然不可能如此抬舉他。最后只按照他音譯的漢名“尉屠耆”,正式賜姓尉。
鄯善王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如此,不過卻想認個華夏名人做祖先,遂給陶國相安排了這任務。而得到任弘同意后,陶少卿也琢磨開了。
“稽古以來,尉氏的名人倒是不多,下吏想到一位。”
陶少卿笑道:“他是秦朝的將軍,身居高位!”
“他為秦始皇帝一統天下立了大功。”
“可后來因政見不同,與秦始皇翻臉決裂。”
任弘心中一動:“你說的莫非是……”
“正是尉繚!”
陶少卿開始了腦補:“鄯善王尉屠耆者,故秦將尉繚苗裔也。秦王政時,大梁人尉繚入秦游說,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然尉繚以為秦王少恩而虎狼心,得志天下皆為虜也,不可與久游。乃亡去,秦王覺,固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
“秦并六國,果行暴政,尉繚諫之不聽,終去秦,履老子之跡西行,遷于牢蘭海,海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百里。胡人義之,從而歸尉繚者千余家,遂王于樓蘭。”
沒有過程沒有細節,只要找到開頭與結果,加上一點想象力,將它們連成一條線就行了。似乎有點草率,但太史公也是這么編排匈奴人的啊,反正后世肯定會有人信之不疑。
任弘想給陶少卿鼓掌,鄯善王開心就好,或許下次他路過鄯善時,尉繚的廟宇恐怕要在扦泥城立起來了。
都護的旗幟又在鄯善留了數日,旋即便繼續啟程西行,西域都護苦啊,內郡太守行縣最多一個月就能將轄區繞一圈,任弘卻起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