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萬章這長安市肆里的偷兒不同,郭翁中是典型的仗劍游俠兒,還是小有名氣的鄉俠。
郭翁中祖籍西河郡,上一代時遷到了左馮翊蓮勺縣,之所以搬遷,是因為他父親被征發參與了孝武時左馮翊的一項大工程龍首渠。
他對袍澤們說道“我父活著的時候,與我絮絮叨叨許多遍了,說是孝武元狩年間,有人上書天子,提議開一條渠,引洛水以灌重泉以東,可溉萬頃良田。”
大漢統治關中,干得最多的事就是修渠修渠,除了維護鄭國渠外,孝武年間又修了六輔渠、白渠等等。三輔水利縱橫,民得其饒,故歌之曰“鄭國在前,白渠起后。舉臿為云,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當時思想開放,官吏們膽子也大,各種奇思妙想層出不窮,比如張安世的弟弟張卬為漢中守時,竟打算在褒斜谷地里修一條打通漢中與關中的運河,修一半后才發現水里石頭太多不利漕運。
而龍首渠也是那個時代才可能誕生的產物因為溝渠要穿過商顏山,山高四十余丈,均為黃土覆蓋,開挖深渠容易塌方,于是改用井渠施工法。
郭翁中指點著他們眼下正在干的活道“便是如吾等一般,先鑿井,這才深十余丈不算什么,龍首渠有深四十余丈的!甚至挖出了龍骨來,井下相通溝渠行水,以絕商顏,故稱之為井渠。”
當初一萬多人,花了十多年才修完,但龍首渠修好后,效果也不太好。
“你這游俠兒倒是有點見識。”
來自敦煌郡的治渠吏走過來,他說此渠在河西叫“百眼串井“,便是修過龍首渠的匠人帶到河西的,倒是很適合敦煌。
因為當地植被稀疏,若是明渠,流水到農田里不知蒸走多少,且地下潛流較多,于是以井渠在山前取水,輸送到莊稼附近,再通過明渠口子流出來。
而如今,又被任都護用在了車師。天山腳下日頭毒辣,水蒸發量大,且沙土善崩,而井渠能夠將那些滲入地下土層的雪水收集起來,灌溉千頃土地。
這簡直是為車師量身打造的技術,在火焰山下,水是最珍貴的資源,是車師人賴以生存的甘露,花多少人力經營都不為過。
因為郭翁中家就在龍首渠附近,父輩更參與其中,熟悉此法,治渠吏便想提拔他做隊率,教游俠兒們如何在地下挖掘作業。
郭翁中應諾,表現得極其恭順,這讓幾個認識他的人很奇怪。自從三輔大索游俠兒后,原本性情暴戾,橫行鄉里的郭翁中就好似變了個人。
“郭兄,你這哪像個輕俠惡少年,反似知禮的良家子了。”
郭翁中無奈笑笑,卻不敢同他們講自己的苦衷。
“當年在蓮勺鹵中毆打天子的人,就是我啊!”
……
幾年前,郭翁中還在蓮勺縣鹵中鄉為鄉豪,有一日帶著伴當們呼朋引伴,酗酒滋事,卻被一個來自長安,到附近游歷龍首渠的少年輕俠斥責,說他是惡俠。
于是大怒的郭翁中便召集弟兄們,將那個年輕游俠一頓好打!
那少年才十四五歲,雖然嘴上功夫了得,但劍術其實就一般,不如郭翁中遠矣,見他們人多勢眾敵不過,只能跑。
大概是祖傳功夫作祟,少年跑得很挺快,其他人都被甩掉了,唯獨郭翁中緊追不舍,甚至還開弓朝那少年射箭!
少年第一次見這種場面,也被嚇著了,嚷嚷著說自己是皇曾孫病已,讓他勿要造次。
結果郭翁中哈哈大笑“你這孺子若是皇曾孫,那我就是皇太子,是你大父!”
最后那少年輕俠還是跑了,郭翁中幾乎忘了這件事,終日斗雞走犬,仗勢欺人,直到新皇繼位,聽說是“皇曾孫病已”時,郭翁中目瞪口呆,嚇得正在吃的瓜都掉了。
不久后,針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