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她雖沒有親歷,卻時常聽京城里的說書人們繪聲繪色地提起。據說當年,大寧趁北周力戰伏羌之際,假意出兵相助,實則一路北上,直攻北周都城。北周各城毫無防備,前線的軍隊亦來不及回撤,以至于大寧軍隊勢如破竹,一口氣就打到了離北周都城欒郢不遠的九涇原。
然而在九涇原,惠安王爺率領的大寧軍隊卻遭到了最頑強的抵抗。在聽到寧國舉兵進犯的消息后,北周都城以及附近州縣所有駐守的軍隊、士族府兵,全部聚集到了九涇原。各家百姓、各戶士族貴胄的適齡男丁,也都自發地來到九涇原投入戰斗。在老戎陵侯褚鈺的指揮下,北周的男兒們憑著一腔孤勇,堅持了三天三夜,擋住了大寧軍隊一輪又一輪的進攻,直到第四天清晨大寧的軍隊才攻下了九涇原,而老戎陵侯褚鈺和侯府大公子褚潯也在戰斗中壯烈殉國。那一天,大寧軍隊清掃戰場之時,只見方圓百里全是咕咕的鮮血,到處都是破碎的內臟,尸骨堆積成山,連一寸下腳的空地也沒有。
就在大寧軍隊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北周都城之時,年僅十六歲的戎陵侯府二公子褚桓帶著從北疆急調的三萬大軍日夜兼程地趕到了都城欒郢,列陣于城郊斡野。而大寧軍隊經九涇原一戰后亦是傷亡慘重,不敢貿然進攻,便在斡野以南扎營。
可似乎上天并沒有給北周太多喘息的機會。因為,早在九涇原大戰時,天成帝就下了諭旨,命鎮西將軍裴冀率領五萬西府軍北上,協助惠安王爺拿下北周都城。于是,在大寧軍隊扎營不久后,裴冀就帶著西府軍趕到了斡野。隨后,裴冀以傷兵太多為由,勒令惠安王爺的軍隊在原地修整,自己則帶領著西府軍前去與褚桓交戰。
太初歷六四三年十月十二,大寧的鎮西將軍裴冀帶領著五萬西府軍與褚桓展開會戰,打響了震驚后世的“斡野之戰”。在所有人都以為北周難逃滅國之罹難時,十六歲的褚桓居然在這場戰役中以少勝多,擊敗了戰無不勝的裴冀將軍和蒼澤大陸戰力最強的西府軍,守住了通往北周都城的最后一條防線,挽救了一個國家頃刻覆滅的命運。從那日之后,褚桓一戰成名,成為了蒼澤大陸又一位永載史冊的傳奇。在褚桓得勝不久后,北周皇帝病逝,臨終前他下旨命剛剛承襲了戎陵侯爵位的褚桓總攬北周軍政事務,并將自己才滿五歲的太子托付于他,使得褚桓成為了手握北周實權的頭號人物。
不知道是因為這場戰役的失利,還是因為裴南秧的生母蘇念遠在斡野之戰前不幸失足落水而亡的緣故,裴冀對這場戰事從來都是諱莫如深,不允許家中的任何人提起。
直到現在,裴南秧看了楊熙大哥的這封信,才恍然明白,父親或許并不是因為自己的失敗才不允許大家說起這場戰事,而是一直信奉忠義當先的他將這場戰爭視為了大寧的恥辱與自己的污點。
裴南秧嘆了口氣,將信放回了木盒之中,向后躺在了床上。她雙目出神地盯著頭頂上的房梁,不無感慨地想,如果七年前的天成帝沒有發動那場戰爭,是不是就不會有今日的北周叩關,那她的父兄和姜昀是不是就不會陷入到眼前這個生死不知的困局。
而如今,往事已矣,長平之戰就在眼前,是重蹈覆轍還是逆天改命,她依舊沒有半分把握。當真是越接近,就越恐懼。
于是,這種不安的情緒在裴南秧的心中不斷翻滾,以至于直到四更天,她才漸漸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