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邊總督楊鶴,字修齡,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萬歷三十二年,中進士,授都御史。因妄議遼東戰事遭忌,被迫返鄉。
1628年,客魏逆案牽連甚眾,朝廷官員奇缺,崇禎召楊鶴出任左僉都御史,又提升為左副都御史。不久,陜西總督武之望病逝。崇禎任命楊鶴為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
此時,楊鶴的談興正濃,但聽他道“本督認為,為人為官之首要,當為干凈擔當。擔當不是一句空話,只有干凈了才能真正地敢于擔當。
何為擔當?說白了,就是不虛飾不奉迎不計個人得失,一往無前地實踐認定了的主張。
這里面當然是有風險的,想必諸位都知道,鶴在擔任御使、管理兩淮鹽法、巡按貴州期間的所作所為,尤其是薩爾滸大敗后,鶴直言其失,遭人忌恨。
虧得新皇勵精圖治,才重新啟用鶴。鶴百折不撓,不改初心。朝臣皆嫌陜西清貧艱苦,鶴獨不懼,欣然而來。
鶴曾向皇上直言,大規模戰爭、兵役以來,經常不斷地對下邊進行加派,目前公私財力交困,百姓的元氣受到了傷害。遼左、貴州、四川兵敗失控后,暴骨成丘,封疆的元氣受到了傷害。朝廷里縉紳結黨,彼此傾軋以來,謀逆的宦官乘機打擊好人,士大夫的元氣受到了傷害。
現在的國家就如同大病初愈,身上脈絡還沒調養好,風邪病毒容易侵染,治理的辦法在于培植元氣。
陜西‘盜賊’之起,亦是如此,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因此,鶴力主招撫為主、追剿為輔。
所幸的是,鶴的主張得到了皇上的認同。鶴清慎自持,撫恤將士,有效地貫徹了鶴的主張,使得陜西的各路盜賊均已接受了招安。”
說完,環視著眾人,一臉的自得。
眾人也有不以為然者,見其如此,遲疑著道“總督清慎自持,盡力招撫,固然讓陜西的盜賊均已接受了招安,可是,陜西的盜賊為什么反而會越來越多呢?其中的原因不能不讓人深思。”
這位開了口,立即有人接話道“原因很簡單嘛,賑災的錢糧原該用來救濟饑民的,總督卻全用在了招撫盜賊上,不能不讓饑民認為,只要做了盜賊就能得到救濟,有哪一個會不爭搶著去做盜賊?陜西的饑民,可遍地都是哪。”
楊鶴之所以召集這個會議,自然是想總結一下前段的成績,也讓屬官們在自己的主張下再幫著謀劃一番,不想竟有人說出這么一番話來,心中不悅,卻不便于發火,想了想,還是轉向接話者道“依你看,該當如何處置呢?”
接話者正暗悔失言,見他沖向了自己,心里一激,不假思索地道“賑濟災民,清剿盜賊,方為上策。”
楊鶴冷哼了一聲,反問道“賑濟災民?你以為本督不懂嗎?可是,皇上總共給了本督十萬帑金、五萬白銀、二萬石糧食,不要說賑濟災民,僅僅招撫盜賊尚且不夠。
你要知道,皇上派本督來陜西就是要消除盜賊的。你說說,本督該怎么辦,總不能讓本督置皇上交辦的任務于不顧吧?”
最先說話的那位見接話的那位無語應對,接話道“皇上交辦的任務當然不能不辦,總督總該向皇上稟明實情,難道全國還救不了一個陜西?”
楊鶴無奈地道“你以為本督沒向皇上稟過嗎?天災人禍,全國幾乎一個樣。實話告訴你們吧,就這點兒錢糧,多數還是皇親國戚捐贈的哪。”
接話的那位搖了搖頭,道“即便這樣,對于那些盜賊也應該加以懲戒,總不能他們發過誓后就給以頒布免死文書。”
楊鶴道“本督曾不止一次說過,人都是會犯錯的,陜西的盜賊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他們終究不是敵人,只要他們肯悔過,本督還是主張驅散他們,寬恕他們。”
又有人問道“似這樣,他們遲早要既降復叛,一旦他們既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