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抽身的強烈愿望。
也可以這么說,無論是誰就任這個薊遼督師,只要采取正確的方略,就不能不忽視明朝小皇上的愿望。
正因此,無論是誰做這個薊遼督師都討不到好,都是死路一條,更何況一向口無遮攔的袁崇煥呢。
事實也是,袁崇煥的方略極大地削弱了咱們,但他這一方略原就讓多疑的小皇上生疑,他又不懂得攏絡朝臣,討好皇上,再加上魏忠賢的余黨和大汗的計策交相攻擊,小皇上對之難免要疑慮重重。
小皇上原已生疑,咱們再推他一把,明朝的朝臣必群起而攻之。明朝的小皇上,為了推脫責任,必要殺之而泄憤。”
濟爾哈朗等聞言,心里釋然,一齊轉向皇太極,皇太極道“這是篇大文章,能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完全要看諸位做文章的功夫。”
說著,見諸將仍有不解,轉向范文程道“先生不妨繼續講。”
范文程稍頓了頓,又道“為達目的,咱們不能關注袁大督師的動向。我料定,袁大督師此刻應該已有動作,只是不知他會如何動作。
大明朝古書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咱們既然把目標選中了他,自然得先看看他的動作。這也是大汗把諸位將軍請回來的原因。
當然戰場上的事兒瞬息萬變,還需要諸位因變而變,方能收到奇效。”
諸將感嘆道“原來大汗和范先生早有錦囊妙計,范先生何苦要瞞我們,快快講來,我等依命而行就是。”
范文程看了一眼皇太極,見皇太極點了點頭,鼓勵自己講下去,道“大汗運籌帷幄,早已謀定大局,只是我們還必須等,等袁崇煥的消息。不過,諸位將軍莫急,估計細作很快就會有消息傳來。”
話音剛落,便見中軍匆匆進來,行禮道“啟稟大汗,大明薊遼督師袁崇煥果已有所動作。”
皇太極“哦”了一聲,急道“有何動作,快說。”
中軍道“據細作稟報,袁崇煥聞知我軍繞道蒙古破墻入塞的消息后,急令平遼總兵趙率教率四千兵馬,走撫寧、遷安這條路線趕往三屯營,馳救遵化。”
皇太極冷笑了一聲,轉向范文程道“先生請下令吧。”
范文程也不客套,行至地圖前,指著遵化道“遵化乃京東重鎮,袁崇煥顯然是想把我軍阻截在這里。如此的話,趙率教務必在我軍走完從喜峰口到三屯營的五十里路前,跑完這條二百六十里的路。
應該說,這是一招高棋,可惜他太過高估趙率教的勢力了。這樣吧,我軍仍兵分兩路,一路在遵化至三屯營之間設伏,以逸待勞,一舉殲滅趙率教所部,而后迅速西進,攻克遵化。
另一路,待遵化得手,迅速拿下三屯營,封閉后路側翼的戰線缺口,并隨即向西發展,沿著趙率教地來路疾行而進。”
他剛說話,皇太極立即接話道“這一戰,我軍以絕對的優勢對敵,各部務求全勝,不得有誤,否則,必軍法從事。”
諸將齊聲稱是,各自依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