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兵部尚書熊明遇不敢再隱瞞,乘崇禎高興,稟報了這事。
自打上次朝堂做出了決斷之后,崇禎總覺得還有啥不妥之處,卻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直到皇三子朱慈燦(后封定王)降生,崇禎才不再去想。
此時,崇禎剛去看罷皇三子朱慈燦,心里正高興,聞報,不悅道“為什么到這時候才上報?”
熊明遇如實道“孔有德也原屬于毛文龍舊部,這些人因心里怨恨,不時就會有人出來叛亂鬧事,但規模都不大,只要加以彈壓,就會灰飛煙滅。
不想這次不同,孔有德乘官府不備,內外勾結,迅速發展,在山東境內屢屢得手。”
崇禎“哦”了一聲,心中那不妥之感登時又涌了上來,而且旋即就有了答案“軍隊居然也在生亂,問題在哪,在于監督不力啊。倘若加強了監督,即便不能制止生亂,至少也能讓朕早知道,及時防備。
可是,派誰去監軍呢?派朝臣去?肯定不行,這幫人各懷心思,指不定惹出更大的亂子。哼,要派自然只能拍朕信得過的人去。問題是,誰才是朕能信得過的人呢?”
崇禎苦思冥想著,眼前驀然一閃“對呀,朕身邊的人哪,他們整天在朕的身邊晃,朕不相信他們,還能信誰?可,他們都是太監啊。
如此以來,朕豈不又要恢復皇兄當年的做法?皇兄當年的做法,可都是魏閹的建議哪。
管它是誰的建議呢,只要是有效的,誰的建議不可以用呢?
事實如此嘛,魏閹雖專權作亂,其所作所為也并非全無道理哪。朕居然連其合理的部分都給廢止了,當真是大錯特錯了……”
見其只顧著低頭沉思,熊明遇以為自己又說錯了話,惴惴不安地道“山東之事,還請皇上定奪哪。”
崇禎正想,被他打斷思路,心中不愿,猛地抬起了頭,也不接他的話茬,反問道“其勢不可擋嗎?”
熊明遇焉能聽不出他的不快,暗自一驚,忙道“還可控。”
崇禎放了心,道“適才,朕在想,之所以屢生禍亂,皆因監督不力所致,因此,朕決定,恢復舊制,復遣太監出城監軍。
另外,命太監張彜憲總理戶、工兩部錢糧,集中力量,加強調度協調,確保把好鋼都用到刀刃上。”
太監出京監軍,在天啟年間幾乎釀成大禍。崇禎即位后,即予以廢除。此時,崇禎居然又要恢復。朝臣們不知其所想,紛紛出言道“不妥哪,皇上。”
“不妥?哼,任由你們相互勾連,欺騙于朕,就叫妥了嗎?告訴你們,朕不似皇兄,不能任由你們胡來。”
暗想著,崇禎道“朕說的還不夠明白嗎?夠明白了,這是朕的決定,不要再議了。”
“他這是怎么了?”朝臣們不解,見周延儒、溫體仁等亦低了頭不說話,也只能作罷。
自打上次朝堂交鋒以來,周延儒開始扶植啟用東林黨人,以牽制溫體仁。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周延儒盡力低調,不到關鍵時候,從不多說話。
溫體仁則在想“這等由皇上決定的事兒,咱去管他干啥?咱只管盯緊了周延儒就是。”
想著,偷瞄了一眼周延儒,見他低了頭不說話,忍不住又想“他為什么不說話呢?想保持低調?沒門。
哼,山東出了這么大亂子,難道就沒有用人不當的問題?肯定有,待咱得了機會,還要再給他燒一把火。
上次,皇上分明已對他產生了疑惑,這次,即便不能扳倒他,至少也要讓皇上對他的疑惑再深一層。”
拿定了主意,溫體仁在耐心地等待著機會。
崇禎最煩的就是,自己話一口,朝臣們立即口若懸河地議論不停,卻又各執己見,極難統一。周延儒出任首輔后,這種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因此,他對現在的內閣還算滿意。
見朝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