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吱聲,崇禎暗自舒了一口氣,道“好,既然再沒有人反對,這事就這么定了。至于山東之事,既然可控,就由山東巡撫徐從治自個去定奪吧。”
溫體仁并不了解山東情勢,但他認為中傷周延儒的機會已到,待崇禎說完,即上前道“皇上圣明,但臣以為,山東之所以釀成禍亂,里面肯定有用人不當的問題,這個責任該由誰人來負呢?”
說完,不由自主地白了一眼周延儒。
“他媽的,這個溫體仁,竟腹黑如斯,處處時時都在跟咱宣戰哪。哼,你既宣戰,咱就迎戰,豈能讓你占了便宜?”
周延儒暗罵了一句,正尋思著該怎么開口,卻見戶部侍郎大書法家劉耳枝跌跌撞撞地進來了,嘴里喊著“皇上英明,速發援兵哪。”
崇禎知溫體仁在中傷周延儒,這恰是他巴不得的,但他對溫體仁的話不以為然,更不想居中為這兩個調解,見劉耳枝如此,一愣,隨即問道“劉愛卿緣何如此?”
劉耳枝磕頭不已,道“臣老家萊州,現正遭受叛軍禍害,臣憂心如焚,故而失儀,還請皇上見諒。”
崇禎轉向熊明遇道“萊州也在山東境內吧?怎地沒聽提起?”
熊明遇唯恐崇禎責難,故而隱去了這一段,不想被劉耳枝揭破,大是尷尬,嘴上堅持道“臣未曾接到過稟報,著實不知。”
劉耳枝怒視著他,一字一句地道“不是吧?此等大事,山東竟敢不報?熊大人莫不是想隱瞞什么?”
熊明遇怒道“我不過如實轉呈皇上,笑話,我有必要隱瞞嗎?”
崇禎道“是啊,熊明遇有必要隱瞞嗎?”
劉耳枝知崇禎先入為主,已信了熊明遇,急道“據臣所知,叛軍確在圍困臣的老家,落入包圍圈的有新任山東巡撫徐從治、新任登萊巡撫謝璉、萊州知府朱萬年、還有從通州來援的總兵楊御蕃、神機營參將彭有謨等等文武大員。
山東巡撫徐從治不幸中敵火炮陣亡在城頭;從海上來援的遼將孫應龍中了叛軍孔有德詐降計,登岸時被殺;萊州知府朱萬年在與叛軍進行談判時被抓,當人質,英勇不屈不幸身亡,所傷民眾何止上萬哪。
皇上哪,萊州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萊地失守將造成‘面北中梗’、 ‘天下事直有不可言者’的嚴重后果,請皇上速發救兵,臣自請降為御史督師赴萊,與萊州軍民同生死,共存亡。”
“這莫非是真的?不然,他怎么說的如此情真意切?難道熊明遇竟敢隱瞞?不對呀,他沒有理由隱瞞哪。”
崇禎暗想著,一時間不辨真假,轉向熊明遇道“你執掌兵部,你說吧,該咋辦?”
熊明遇道“劉大人老家遭變,心里關切也是應該的,臣建議,命天津兵備道朱大典接任山東巡撫,督率山東官軍平息孔有德叛亂,就近官兵,如朱大典有需要,無論屬地編制,務需配合,以至于受其調遣。”
劉耳枝還欲再說,崇禎有點煩了,道“好了,就依愛卿建議,不過,結果必須報朕知道,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