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放松下來,又吃飽了,見周后已知道了罪己詔的事,崇禎想想再也沒啥好說的,跟周后閑聊了幾句,徑回文華殿。
剛進門,王承恩便道“啟稟皇上,刑部尚書馮英把鄭鄤案的結案報告呈進來了?!?
“鄭鄤案?”崇禎反問了一句。
王承恩點了點頭,道“對,鄭鄤‘杖母不孝’和‘奸妹’案。鄭鄤不過翰林院一庶吉士,案子原也不大,皇上興許忘記了,也不為怪。”
崇禎“哦”了一聲,不以為意地道“既然案子不大,就退回去,讓馮英自己掂量著辦吧。”
王承恩道“案子雖然不大,卻十分有意思,奴才勸皇上還是看看吧?!?
崇禎聞言,自去坐了,道“有意思?能有啥意思,你不妨說來聽聽?!?
王承恩道“首先這個鄭鄤,官雖不大,卻是個才子,還是太祖爺親封的義門鄭氏的人,結交的盡是文震孟、劉宗周、黃道周等一干名士。
遭彈劾被捕入獄后,本人死不認罪,似文震孟、劉宗周、黃道周這些名動天下的人,紛紛站出來為其辯護,為其喊冤叫屈。
正因為這些人的參與,鄭鄤一案已吵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或譴責鄭鄤,或為其喊冤叫屈。饒是首輔溫大人再三令馮英盡快結案以平息輿論,馮英又哪里敢?”
崇禎一愣,暗想“輿論這東西就這樣,不是東風壓過西風,就是西風壓過東風。
流寇攻破鳳陽,損毀皇陵,逼的朕痛下罪己詔,必是時下最受關注的事件。事情往往就這樣,往往越被關注越容易被尋出諸多瑕疵,進而生出事端來。
這時候,若是能有另一件事引起關注,必可減輕對皇陵遭損的關注。鄭鄤一案不正是嗎?涉案人員官不大,事兒也不大,名聲卻不小。
還有,文震孟、劉宗周、黃道周等這干名人,動他們吧,名聲太響,怕損及朕的聲譽;不動他們吧,他們的嘴嘚吧嘚吧地總不肯停下來,讓朕煩透了。
哼,朕豈不是正好讓他們顏面掃地,看他們還有何面目嘚吧,這可算是一箭雙雕哪?!?
想著,崇禎不由暗暗欽佩自己。
王承恩不知其所想,但見其只顧低頭沉思,誤以為自己多語給馮英惹了麻煩,免不了要惴惴不安。
崇禎卻已開始想“朕該怎么才能借之實現自己的目的呢?無疑地,必須得把這事炒熱。怎么才能炒熱呢?不是說有不少名人都參與進來了嗎?只要咱讓案子朝著名人相反的方向發展,這些名人必不肯罷休,哼,想不熱都難。
可是,萬一因此成了冤案,豈不是要白白害了這個鄭鄤?害了便害了,他也算是朕之臣,就當是他為朕盡忠了?!?
想罷,轉向王承恩問道“那些名人是什么態度?”
“他這是啥意思?不管他是啥意思,咱都必須如實說,咱不能再多嘴害了人?!卑迪胫?,王承恩如實道“他們自然是為鄭鄤辯護,為鄭鄤鳴冤叫屈了?!?
“如此看來,這個鄭鄤指定是冤枉的了?!背绲澫胫?,又問“馮英是啥意思?”
王承恩想“咱還是不說了吧,萬一說不好,別再惹出事來,還是讓他自己看吧?!毕胫?,恭恭敬敬地把馮英的報告遞上,道“馮大人的報告剛遞上來,奴才不敢看,請皇上御覽?!?
崇禎伸手接過,看罷,暗道“沒辦法了,看來,只能弄成冤案了。咋弄呢?朕親自去肯定不合適,選誰去呢?對了,就選溫體仁吧,還是他辦事牢靠。”
盤算定了,崇禎卻不急,再問道“首輔溫體仁是啥意思?”
經過了剛才的緊張,王承恩打定了主意不再多說話,聞言,力求公正地道“首輔溫大人只要求盡快結案以平息輿論,并沒有明確表態?!?
“盡快結案以平息輿論?這話倒是符合他這個首輔的身份。但是,盡快結案是啥意思?是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