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家楨辦理完交割,盧象升率部馬不停蹄徑奔京師。
這一日,到得京師,但見城破房毀,遍地哀鳴,卻不見了清兵的蹤影,正自納悶,中軍來報“啟稟大帥,清兵已于昨日北撤,請大帥定奪。”
盧象升道“清兵擄掠無數,其行必慢,我等且追上去掩殺,以雪心中之恨。”
說著,已驅馬先行。
盧象升的坐騎,乃名馬五明驥。一次被敵軍追殺,五明驥居然一躍而過了足有數丈寬的沙河,由此不難見其腳力之健之速。
盧象升還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特殊部隊,專門用來劫營和奇襲。鄖陽的成功合圍、洛陽的以數千騎兵擊潰義軍百里聯營、滁州以三千關寧鐵騎踐踏義軍數十萬大軍,靠的都是長途奔襲。
清兵滿載而歸,又無明軍追趕,免不了得意洋洋,雖有阿濟格速撤的嚴令,卻還是有四千余人落在了后面。
盧象升率部追過來時,他們已近邊境,正安心地休息,盧象升命從父盧國云、盧國焄、盧國纮率部繞至前面堵住清兵退路,自己則率部徑直沖殺了過去。
清兵猝不及防,登時大亂,盧象升及所部毫不容情,一通沖殺,除少數逃跑外,余者悉數被殲。
盧象升感嘆道“京師勤王,總算沒有白來。”
諸將紛紛道“是啊,可是,接下來咱們該去哪里?”
盧象升道“哪里也不去,邊休整邊等圣旨。”
諸將也累了,聞言,忙著去安排。
沒幾日,圣旨就到了,提拔盧象升為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的軍事。
接罷圣旨,盧象升沒有絲毫怠慢,立即開始履職視事。
諸將不以為然地道“東北關外的大凌河雖已經失守,但松山錦州仍在,山海關防線經了楊嗣昌的整飭也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帶形同虛設。
而流寇雖已得到遏制,但仍在四處作亂,尤其是那個王家楨,居然讓大帥的努力功敗垂成,雖有孫傳庭抓了髙迎祥,賊勢卻還沒減。
當此時,皇上讓大帥居于此等之地,雖說升了官,豈不有大材小用之嫌?”
盧象升正色地道“何為大材?大材顯然不能單看建功多少,而是要看其把握大勢和履行崗位的能力,僅能把握大勢而不能履職,或者僅能履職而不能把握大勢,都不能算作大材。
通俗了講,就是要無論在什么崗位上,都能找出并解決影響大局的關鍵問題。
我想過了,目今的宣大總督雖形同虛設,卻也不是無事可做。做啥呢?大興屯田。大家都是軍人,都知道糧餉的作用。現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糧餉。
若是所有無戰事的地方,都能跟孫傳庭那樣,豈不要多出無數的秦軍?真到了那個時候,流寇也好,清兵也罷,哪個又敢對我大明朝虎視眈眈?”
諸將無語。
盧象升道“都別愣著了,跟我去看看吧,記住了,為官為帥者要想建功,最終可靠的不是威嚴,而是身體力行。”
事實也是,由于盧象升和各級將官身體力行,原就多為兄弟鄰里的天雄軍竟能上下一齊用命,谷熟以后,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還每畝收成一鐘,儲存了二十多萬石谷米。
崇禎聞報,大喜,命九邊各地都要學習宣府、大同。
因此,趕過來學習的絡繹不絕。
盧象升認為,這種學習最容易造成浪費,命把自己的做法編印成冊,刊發各地。
正忙著,中軍匆匆進來道“啟稟大帥,黃道周先生來了。”
黃道周,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今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鎮人, 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從莆田遷徙至漳州。
其年復官,遷左諭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充經筵日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