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罷奏疏,因為自覺有不便于于奏疏中明言的內容,楊嗣昌好不容易挨到次日天明,一大早就進宮去見崇禎。
聽過楊嗣昌的奏對后,崇禎的灰心喪氣一掃而光。楊嗣昌告辭出宮后,連膳也顧不上用,徑去讀楊嗣昌的奏疏,越讀越覺得這正是擺脫目前困局的靈丹妙藥。
為此,崇禎居然失眠了,翻來覆去折騰了一宿,至凌晨才勉強迷糊了過去。
迷糊中,但見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均已伏誅,不,應該是歸降,他們都帶了兵向清兵、朝鮮、蒙古等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清兵、朝鮮、蒙古等紛紛俯首稱臣。
國內,開始風調雨順,那些扯皮不清的朝臣們竟也不再扯皮,個個廉潔勤政,把各地治理得好一派興旺景象。
他自得起來,驀然,腳下陡然凹陷成淵,一個不小心,他居然掉了下去……
他不由大叫了一聲,醒了過來,見有小太監匆忙過來察看,忙掩飾地道“什么時候了?”
這小太監道“啟稟皇上,天早就亮了,楊嗣昌楊大人已恭候多時了。”
崇禎“哦”了一聲,忙道“請他進來吧?!?
楊嗣昌素聞崇禎勤政,不想自己竟等了這么久,免不了要想“難道他故意如此?是不是他又反悔了?不該呀,可他又為何讓咱等這么久?”
正想,聞得里面有請,匆忙進來,但見崇禎仍睡眼惺忪,登時明白過來,跪倒磕頭道“臣楊嗣昌叩見皇上。”
崇禎把手一抬,道了聲“免禮平身”,問道“楊愛卿這么早進宮,該有要事,只管講吧?!?
楊嗣昌爬起來,上前把奏疏遞了上去,道“臣經過深思熟慮,為確保臣之策落到實處,須得調整相關人員,臣已在奏疏中列明,請皇上定奪。”
“這么快?”崇禎反問了一句,低頭去看,看罷,當即批了“準”,命小太監又遞給了楊嗣昌。
“皇上英明至斯,何以會到今天這種地步?”猜測著,楊嗣昌心里一激,忙又把和談的安排一五一十地講了。
“好個楊嗣昌,朕果然沒看走眼,竟能體諒朕之苦衷。”崇禎心里道著,嘴上已道“這些無需再請旨,朕已經說過了,朕只管滿足你,你負責了朕十年未了之局。”
楊嗣昌道“臣定當鞠躬盡瘁,不負圣望?!?
崇禎道了聲“好”,而后揮了揮手,示意楊嗣昌抓緊去辦,見楊嗣昌轉了身,卻突然又道“愛卿不妨多了解一下俺答封貢的典故?!?
俺答封貢發生于隆慶四年1570年,明朝成功把握把漢那吉與其祖父、韃靼首領俺答因家事爭執而降明的機會,達成了封貢及互市。
隨后,明朝又鏟除了趙全等漢奸,削弱了韃靼內部的組織力,形成了明朝北邊往后上百年絕少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格局。
關于這個典故,楊嗣昌自是知道,稍愣了愣,旋即想“這倒是個啟示,雖說現在要達到俺答封貢的程度實屬不易,但這至少表明了皇上的態度?!?
想著,回頭待要說話,卻見崇禎又揮了揮手,只得退出來去忙。
姚明恭所料不錯,接到圣旨后,陳新甲、高起潛、方一藻等均依旨而行,王家楨正焦頭爛額,更是巴不得。
獨是熊文燦在想“當朝以來,災荒不斷,流民無法根絕,楊嗣昌的辦法固然不錯,但要在三個月內剿滅流寇,無異于癡人說夢,咱還是不染指的好。
咋辦呢?皇上受了楊嗣昌的蠱惑,正對他言聽計從,咱若上疏直辭,皇上肯定不會同意,不僅不會同意,說不定還會因此惹得一身騷?!?
苦思無計,熊文燦煩躁不安地站了起來,在屋內原地小跑起來。
這是熊文燦遇到難題時的習慣,只要跑的周身冒了汗,他的腦袋通常都會變得靈光起來。
事實也是,待慢慢掛了汗,熊文燦驀然記起了西晉時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