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當中原還有人有話要說,聞言,稍愣了愣,還是隨眾人轉(zhuǎn)了身,魚貫而出。
崇禎驀然又記起一事來,忙道“兵部陳新甲且留步。”
陳新甲跟所有的朝臣一樣,每次參加朝會前,必要先對吉兇禍福及要達到的目標,先進行一番盤算。
這次,雖沒能完全如自己所料,卻也算有所進展沒辦法,到了現(xiàn)在這個時候,能保住命,而且又有所進展,已算是不錯的結(jié)局了。
這是陳新甲一慣堅持的原則。因此,他還算平靜,意識到散朝后崇禎必還要找他,走起來便慢吞吞地,故意落在了后面,聞言,忙轉(zhuǎn)身道“臣在,但請皇上吩咐。”
崇禎站起來,道“洪承疇那邊的事兒,辦得怎么樣了?”
陳新甲道“啟稟皇上,臣費心盡力,幸不辱使命,總算辦妥了,這次又調(diào)集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云總兵唐通等所屬精兵,連同薊遼原來的所謂八總兵共計十五萬人。
洪承疇關(guān)于王廷臣取代劉肇基、白廣恩接替左光先的請示也一同批準了,一年的糧餉也按要求撥付給了他們。”
崇禎顯然還算滿意,這自然也是崇禎在朝會上袒護他的原因,所以,崇禎“哦”了一聲,道“朕看洪承疇的方案不錯,信心也足,相信他這次必能跟過去一樣不負朕望,擊退清兵,換得邊境安寧,以讓朕集中力量解決內(nèi)患。”
陳新甲試探著道“洪大人的方案果然可行,但是,太過主張持重穩(wěn)進,必然耗時費錢費糧,若曠日持久,勢必要拖垮朝廷。”
崇禎想想也是,道“那,你認為該當如何?”
陳新甲道“以目前的態(tài)勢看,我軍在遼東占了絕對的優(yōu)勢,臣以為倒不如立即分四道進攻,速戰(zhàn)速決,既可以解決邊境問題,也不致于拖累朝廷。”
這自然是崇禎想要的,崇禎之所以支持洪承疇,完全是因為出于對洪承疇的信任,聽陳新甲說得堅定,心里動搖,嘴上卻還是道“速戰(zhàn)速決當然好,只是聽說錦州的祖大壽也認為該當穩(wěn)妥推進,這個祖大壽畢竟長期防守錦州,了解清兵。”
陳新甲不以為然地道“是,祖大壽是了解清兵,但是,這就是個淺顯的道理,處于優(yōu)勢而不戰(zhàn),豈不白白浪費機會?”
崇禎不自信地道“那么,以愛卿看來,該有幾成勝算?”
陳新甲道“若是指揮得當,不敢說有十成,八成以上還是有的。”
崇禎最終下定了決心,道“好,那就以愛卿之言行事,不過,得穩(wěn)妥,不要挫傷了洪承疇的積極性。”
陳新甲終于說服了崇禎,喜道“皇上圣明,臣這就派職方郎張若麒前去督促,臣親筆于他,激他一激。”
這時候,皇太極不無擔心地道“這個洪承疇,用兵果與眾不同,到今天才探明白,他留在松山、杏山的不過是小股部隊,原來并非為了向我進攻,只是在迷惑咱們。”
范文程道“是啊,因此他為明朝朝廷爭取了調(diào)集十五萬大軍和充足糧草的時間。”
皇太極道“不僅如此,朕觀此人用兵穩(wěn)健持重,分明就是采取以守為戰(zhàn)的策略,步步為營,卻又步步暗藏機鋒,直向我逼過來,朕實在找不出其中的漏洞,也不知該當如何用計。”
范文程道“咱們的策略既定,皇上完全沒有必要為之如此處心積慮。”
皇太極道“為將為帥者不該擅自動搖,朕懂,但是,洪承疇的糧餉源源不斷地運進錦州,咱們即便圍得再久,也無法讓之崩潰哪。”
范文程道“那就先斷其糧道啊。”
皇太極道“那是必須的,但如此的話,必要進行一場大戰(zhàn),而且我們尚且無法找到敵方的漏洞,更重要的是,咱們也耗不起哪。”
范文程道“這一戰(zhàn)遲早都要打的,打好了,遼東的問題就此解了,反之,對方亦如此。至于敵方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