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聞言,不敢再說,為了脫責,散朝后卻又把彈劾楊嗣昌的奏疏,雪片一樣報進了宮里,崇禎一概留中。且不提。
再說陳新甲,唯恐朝臣們再生事端,崇禎說完,立即出班道“軍中不可一日無帥,楊閣部既已去,臣建議由陜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任督師,迅速指揮大軍剿滅流寇。”
崇禎未及說話,朝臣們已紛紛道“督師一職,事關剿寇大計,切不可草率而定。”
崇禎不耐煩地道“各位說的沒錯,督師一職確關乎剿寇大計,可是,丁啟睿若不合適,大家且說,誰人合適?”
“是啊,誰人合適呢?”朝臣們紛紛想著,冷不丁地卻又不由一驚“人可不能隨便舉薦的,一旦壞了事,必要跟著擔責的。”因此,又不由自主地搖頭。
崇禎見了,冷“哼”一聲,道“好吧,就依陳愛卿所言,命丁啟睿速去接任,務須剿滅流寇,收復失地。”
陳新甲自得地白了一眼正各懷心里的朝臣們,想“這些人怎么變成了這樣?凡是別人提出的建議,他們一定會有理由反對,真讓他們說,卻又都啞口無言。
唉,皇上也難哪。蒙皇上信賴,咱可不能跟他們一樣,須得為皇上分憂。”
打定了主意,待要繼續說話,轉而又想“那事本該接著說出來的,但事關皇上的面子,還是放到最后再說吧。”
想著,道“按照原先的規定,府、州、縣城郭失守的,長吏要判處死刑。宛平知縣陳景建議,說村鎮被焚掠三處的,長吏也應當判處充軍。
臣陳新甲同意他的意見,建議各級官員能兼顧城鄉的,就給以記功如果四面的郊區受到攻打,與貽誤軍機同罪。”
“原先的規定,就夠要人命的,再這樣,這官還咋當?哼,虧得中原各地已都是流寇,看他的辦法咋執行下去。”
朝臣們正想著,崇禎已道“古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正該如此,制度嘛,就該隨時予以完善。”
朝臣們紛紛道“制度當然該完善,但是朝廷用人時也得注意,且不能只顧著用跟上官相向之人,不然再完美的制度,恐怕也得不到落實。”
崇禎知他們仍在為陳新甲建議啟用丁啟睿而不滿,心里不愿,道“諸位愛卿所言也有道理,但是,朕自認還不算昏聵,能夠識人,眾卿且放心。”
朝臣們不好再說,陳新甲卻在想“皇上確也不昏聵,還算能夠支持咱的正確決定,咱不妨就說了吧,正好也回擊他們一下。”
想罷,道“楊閣部既去,能督師帶兵者越來越少,現在獄中的傅宗龍、孫傳庭兩個,雖說糊涂,卻還忠心,也有些才能。
臣建議放他們出來,命傅宗龍接任丁啟睿三邊總督一職,孫傳庭繼續巡撫陜西。這兩個感于皇恩,必能忠心視事,說不定能加快流寇的覆滅。”
“要說陳新甲忠于朝廷,也就這事辦得還算像模像樣。”暗想著,朝臣們不敢置信地看了他一眼,紛紛跟著附和。
“這個陳新甲,居然連朕的面子也不顧了,居然敢提這建議?嗯,作為兵部,看來他也真急眼了。
是啊,還讓朕哪里去找帶兵的人?沒辦法了,朕也不能總顧忌自己的面子了。
不過,可不能把這兩個人都放出來,朕多少還是要顧忌一點兒面子的,朕不能把面子都丟盡。那樣的話,朕還怎么稱朕?”
想著,崇禎道“孫傳庭不行,傅宗龍倒是樸實、忠厚,朕以對他的愧疚之心來任用他,他若能不計前嫌,為朕盡死力,倒可以用之。
至于陜西巡撫,原登萊兵備副使汪喬年,父喪歸家守孝期滿,就讓他接任吧。”
“好,暫時能放出來一個,也算不錯了。”陳新甲暗自嘀咕著,不再言語。
崇禎又道“三位藩王及楊嗣昌的葬禮還要辦,不僅要辦,而且要辦得像模像樣,值此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