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政設官的同時,解決了羅汝才、賀一龍和袁時中,又一句話嚇跑了張獻忠,李自成自覺再沒威脅,免不了要暈乎乎的,任諸將大肆慶賀。
李巖勸道“得益于大王的正確策略和英明領導,大順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朝廷仍很強大,我們仍然為強敵所環伺,李巖認為,現在還不是我等該放松的時候,慶賀應該馬上停下來。”
“這個李巖,總是在關鍵的時候掃咱的興,實在令人討厭!哼,要不是念在你建言獻策,日后還用得著你的份兒上,咱豈能饒你?”
恨恨地想著,李自成佯作一愣,而后猛地一拍額頭,道“好你個李巖,虧得了你提醒,不然,本王就要犯錯了。”
“從善如流,正是李大王與眾不同之處,大順有希望。”李巖暗想著,心里高興,未及說話,已聽李自成又道“不知李公子思考過沒有,我部下步該做些啥?”
說完,李自成在想“按照規矩,李巖該說但憑大王調遣,他如此說了,咱又該怎么接話呢?沒法接啊,因為咱也不知道。”
正想,李巖已正色地道“嚴格地講,大順正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下步該做些啥,李巖建議,讓諸將充分地發表意見,一旦形成最后的決議,大家也明白,更有利于執行。”
李自成想想也是,道“好吧,你去通知大家,讓大家先想想,免得到時候臨時抱佛腳,思考的不清楚。”
李巖道“其實,大家都在考慮了,李巖之所以今日來尋大王,除了停止慶賀外,還建議大王該盡快召集會議研究。”
李自成道了聲“好”,接著道“既如此,正好本王今日難得清閑,就招了大家來吧。”
說著,轉向近侍,道“去,速去通知。”
近侍領命,轉身飛速而去。
李巖由衷地道“大順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憑大王雷厲風行,英勇果斷。”
李自成待要謙遜幾句,上相張國紳匆匆進來,見李巖在,不由得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張國紳歷任明朝吏部主事、郎中,升南直潛運督糧道、蘇松道副使,官至陜西布政使參政,因不滿于朝廷的腐敗歸降義軍,是最早歸降義軍的朝廷官員,替義軍勸降過不少朝廷官員。
這自然是李自成任命其為上相的直接原因,隨著歸降的朝廷官員日益增多,張國紳的作用在明顯減小,升任上相后,張國紳身上的官僚作風也日漸暴露了出來,惹起了不少義軍將領的不滿,李自成對張國紳的態度也隨之大變。
因為李自成態度的轉變,大順政權又原就僧多粥少,諸將免不了要不停地向李自成告他的刁狀,李自成對之漸漸地由看不慣轉為討厭,又由討厭暗生除之之心,一時間卻找不到理由。
因此,李自成見了,不滿道“李巖乃本王左膀右臂之兄弟,有啥不能當著他的面說的?”
李巖知張國紳有不便說之事,原要離開,聽他這樣說,不好再走,只能坐立不是地待著。
張國紳看了看李巖,遲疑了一下,還是下定了決心道“已故太仆寺少卿文翔鳳之妻鄧氏,乃江南大族,通經史,善詩文,正好陪伴大王,也能稍減大王之勞苦,國紳蒙大王厚恩,無以為報,故而迎來獻于大王。”
李巖不想他位于大西百官之首,居然作出這等下作之事,情不自禁地把頭轉向一邊,一臉的不屑。
李自成則在想“鄧氏果也不錯,本王仰慕已久,正想著逮住了機會弄來,這個張國紳,居然就給弄來了。”
想著,見李巖如此,忍不住又想“可惜不是時候啊,這個時候,本王若是受了,又如何向百官交代?哼,他豈不是在壞本王的好事嗎?
不受,堅決不受,不僅堅決不受,還得讓百官都知道,正好以此激勵他們。李巖說的沒錯,現在還不是我等該放松的時候。
對了,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