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理由除掉他,也解了咱心中的這口惡氣。除了他也不為過,他有不少朝廷官員的惡習,終究不是一路人,遲早都要除掉。
不過,本王且不急,待百官到得差不多了再辦,方能起到該起的作用。“
想著,抬頭看了看,見百官到得差不多了,驀然大喝道“大膽張國紳,作為大順之上相,若同輩不能庇其伉儷,而行媚于我,實有損軍譽,來人哪,將張國紳給本王拿下,處死以儆效尤。”
張國紳之所以要做這事,自是因為感覺到了李自成態度的變化。苦思冥想之下,才想到了這辦法。
說過之后,張國紳即在暗暗地觀察李自成,但見其臉上陰晴不定,意識到自己弄巧成拙了,正惴惴不安,驀聽得李自成一聲斷喝,登時站立不穩,倒在了過來拿他的侍衛的懷里。
這些侍衛最是無情,拖了他就往外走。
眾人進來,趕巧見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紛紛恐懼地縮了縮脖子,忙去坐了。
李自成見狀,暗暗自得,卻故意冷冷地瞥了眾人一眼,清了清嗓子道“李公子的話說的沒錯,現在還不是我等該放松的時候,把大家找來,就是要大家收收心,議議咱們下一步該怎么做。“
說著,頓了頓,接著道“這可不是小事情,事關咱們大順的興衰成敗,大家務須認真對待,仔細地想想,如果自覺成熟了,就不要有所保留,痛痛快快地講出來。”
“哦,又是李巖這家伙背后說了壞話,哼,他到底想干嘛,這人哪,沒治了。”
暗想著,紛紛去瞧李巖,眼里自然少不了怨毒。
李自成自是注意到了,其實,他早就注意到了,但他分明在放任或者說故意增加這種對立,他也說不清什么原因,只是會因為這種對立而高興。所以,他又故意提到了李巖。
李巖也注意到了,不過,李巖一心想李自成能成就大業,并不在乎,反而感激地看了看李自成。
李自成正低了頭沉思著,顯然地他沒能想出辦法,因為他一會兒即又抬起了頭,問道“哪位先說?”
眾人都曾考慮過,都有自己的想法,他的話一出口,紛紛講了起來,卻是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李自成也不去阻止,任大家去爭。當然,他也沒忘記了加強警衛,嚴格保密。
不覺就過去了十天,眾人終于因為三個方案而分成了三撥。
一個是牛金星提出的“先取河北,直走京師”的方案。
一個是楊永裕提出的“先取金陵,斷明朝漕運,再事北伐”的方案。
一個是顧君恩提出的“先據留京,勢居下流,難濟大事,其策失之緩。直搗京師,萬一不勝,退無所歸,其策失之急。不如先取關中,為元帥桑梓之邦,建國立業,然后旁略三邊,資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師,進退有余。方為全策。”
這個時候,如果再爭下去,顯然已無多大意義。他抬頭看了看眾人,見眾人一齊熱切地看著他,道“本王的意見是,納君恩之策,先取關中,再攻山西,占領北京!”
眾人稍愣了愣,旋即齊聲叫“好”。
“好”字音未落,一內侍匆匆進來,道“啟稟大王,孫傳庭所部正出潼關,向我大順防區而來。”
李自成信心十足地道“好,來的不早不晚,正好,諸將且回去準備,隨本王揮師河南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