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撤離后,武昌已是空城,但因李自成及其所部仍滯留于襄陽,饒是張縉彥再三急檄相催,左良玉還是不敢輕舉妄動。
張縉彥的急檄跟別個不同,直接轉述了崇禎的原話,左良玉自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顯然地,左良玉在認真地權衡著
皇上動了怒,真要殺了咱,雖說不易,卻也能夠做到,咱若是去收復武昌,李自成率大軍趕來,咱恐怕立時就得喪命,早死指定比不了晚死。
正盤算,左夢庚一臉興奮地進來道“啟稟父帥,好消息,李自成率部北上河南了。”
左良玉一愣,暗自道了聲“天助我也”,旋即道“命令,立即進駐武昌,并向皇上報捷。”
每次下過《罪己詔》后,總會有一二好消息傳來,至少也能安穩幾天。
因此,目送著王承恩去傳詔,崇禎心底里慢慢地升騰起一絲希望,極力地驅趕著他的失望和茫然失措。
許久,他開始期盼。
人哪,只要還有期盼,就能夠感覺得到生存的滋味,而只有能夠感覺得到生存的滋味,人才不會絕望,也才會有信心,時間自然也就會過得越快。
記不清過了多少日,崇禎試圖再理一理目前的朝政,居然仍是剪不斷理還亂!崇禎煩躁起來,站起來,慢慢地踱著。
王承恩悄悄地進來,道“那邊傳來消息,說皇太極死了。”
崇禎一愣,反問了一句“死了?”
王承恩堅定地點了點頭。
崇禎道“應該算是個好消息,他死了,內部必要有一些變化,應該不會馬上再來侵犯。”
王承恩道“按說是這樣,可是,他們突然出兵,取了后所、前屯衛、中前所。”
崇禎道“他們這是啥意思?”
王承恩搖了搖頭,道“不然,請張縉彥進來?”
崇禎沉思著,不置可否。
王承恩卻是明白,忙去外面傳張縉彥。
張縉彥被崇禎趕鴨子上架做了兵部尚書,卻不知該如何化解當前的危局,只能隨時等候崇禎的召喚沒辦法,咱既沒主意,必須得隨時聽傳,只要皇上有圣旨,就立馬往下傳。
聞得里面傳,張縉彥忙不迭進來,道“ 張縉彥在,但請皇上吩咐。”
崇禎最討厭他這副德行,別過了臉懶得搭理他。
王承恩忙把崇禎的疑問說了。
也是湊巧了,張縉彥趕巧跟大家議過這事,聞言,即道“清兵雖奪了幾處地方,卻應該是在虛張聲勢,唯恐咱們乘機進攻他們。”
“竟會是如此?”崇禎忍不住反問道。
張縉彥自覺這事拿準了,道“據判斷沒錯,遼東方面只要吳三桂他們堅守住就行。”
崇禎不敢置信地看了看他,對他總算有了些好感,放了心,道“吳三桂前番進京,嘉定伯請他吃飯,把皇后在蘇州的鄰家小妹送給了他,聽說他歡喜異常,因此對朕居然也大表忠心,嗯,朕信得過他。
果如你所說的話,咱們就能夠避免兩面作戰,全力應對李自成、張獻忠等。”
說著,見張縉彥居然在連連點頭,又問道“張獻忠、李自成現在是什么情況?”
張縉彥道“張獻忠跑到了湖南,無奈湖南久不知戰事,竟讓之屢屢得手,把三個藩王趕到了廣西,還乘機占了廣西不少的地方。
這個張獻忠居然不知足,還東下江西,南進廣東,州縣不少遭到了破壞。
更氣人的是,這個張獻忠居然跟著李自成學,也在建政設官,甚至還開科取士,氣焰實在囂張。”
崇禎冷了臉,讓人猜不透他在想些什么,半晌,他才問道“給左良玉的檄文發了嗎?他在干些什么?”
張縉彥料不到他把話題突然轉向了左良玉,稍愣了愣,道“早就發出了,今日他也回話了,說是收復了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