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泰,字復余,號括蒼,山西曲沃人。天啟進士。崇禎十六年(1643年),提拔為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李建泰家乃山西太原巨富,有良田千頃,家里僅收租的家丁和保鏢就達千余人。李建泰自請返鄉督師,自然是想保住自己的產業。
誰曾想,辭別崇禎沒走幾里路,李建泰坐轎的轎桿突然折斷,覺得不祥,忙卜了一卦,卦辭曰“不利行師”。
消息傳開,眾皆惴惴。行至京南涿州,所部逃散三千多人,余者不過五百人,且因糧餉被卷兵食并絀。
正懊惱,“老家太原陷落,家中資財散失一空”的消息傳了過來,李建泰頓時如五雷轟頂,底氣全無,每天所行不過三十里,手下士兵又開始紛紛逃散。
總算到得廣宗,唯恐增加負擔,守城知縣一連三天不準其入城。李建泰惱羞成怒,命官兵攻城。破城后,殺死鄉紳,鞭笞知縣。
后至保定府,殘兵不過數百。縱使李建泰拿出頒賜的印信,守城的同知邵宗元等亦不讓其入城。
李建泰舉起尚方寶劍斥責邵宗元,邵宗元以其“深受皇恩,叩關避賊”為由,毫不相讓,虧得城上的故交認出了他,才勉強讓之進了城。
不久,形勢急轉直下,李建泰剛命人上奏了“賊勢大,不可敵矣。愿奉皇太子南去。”的奏疏,中軍郭中杰投降,引劉芳亮率部破了保定,知府何復、鄉官張羅彥等被殺,李建泰自殺未遂,被捕投降。
其時,已是三月初一日(4月7日)。
陜西寧武關下,中軍大帳內,李自成眉頭緊鎖,一句話也不說,諸將紛紛低了頭,一臉的頹廢。
顯然地,已經過去了太長時間,李巖看了看眾人,打破了沉默道“其實,遇到困難也正常,皇上及諸位為什么會感到無法接受,要怪只能怪咱們進展得太過順利。
正月初八,皇上親率我等東征以來,23日到達平陽府,知府張璘、平陽守將陳尚智迎降,守河官兵紛紛潰逃,沿河州縣望風而降。
因為朱明守將熊通歸降,我等沙渦口造船三千,順利渡過黃河,進入晉西南。
隨后,連下汾州(今汾陽)、陽城(今晉城市陽城縣)、蒲州(今永濟),隔日攻下懷慶(今河南焦作),殺盧江王載堙。
二月初五日(3月13日)攻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戰盡歿,初八日以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蔡懋德自縊死。
于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又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屬忻州)守關總兵周遇吉憑城固守,雙方大戰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關(今山西寧武境)。
總的來說,咱們勝多敗少,縱使周遇吉也被咱們逼進了寧武關,滅亡也指日可待。”
李自成接話道“雖如是說,但咱們的代價實在太大了,七萬人哪,而且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弟兄,若是再有幾個周遇吉,唉!”
牛金星道“沒辦法,這個寧武關哪,建于管涔山和云中山兩山夾峙的巨大山口之間,恢河穿流而過,自古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間南北交通咽喉和戰略要沖。
為防備韃靼部落和瓦剌部落,朱明王朝于成化年間就設寧武關,歷經各朝全力經營,端的易守難攻。”
宋獻策道“所言甚是,但更關鍵的,還是咱們遇到了周遇吉。
周遇吉,號萃蓭,遼東錦州人。天生神力,勇武善射,從軍后,因作戰勇敢,累功擔任京營游擊、前鋒營副將、太子少保、左都督等職,先后跟隨張鳳翼、孫應元、楊嗣昌等人,沒少跟咱們作戰。
1642年冬,山西總兵許定國奉命率軍馳援開封,半路上軍隊一夜之間潰散,許定國以罪下獄論死,命周遇吉接任山西總兵官。
周遇吉善于練兵,曾編練京師的勇衛營為黑虎頭軍,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