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帶上朱慈烺兄弟三個和吳襄等人,若是能夠以君臣大義和親情勸降吳三桂,咱們還當竭力爭取。”
“吳三桂既已做出了決定,恐怕憑這些已經無濟于事了。”李巖暗想著,見牛金星一臉自得,到了嘴邊的話還是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見沒人反對,李自成想想也是,點了點頭,道“也好,省得他們趁京城空虛的時候弄出些事端來。”
說完,又問道“登基的事兒,準備的咋樣了?”
牛金星道“已經完成,待凱旋歸來,即可舉行大典。”
李自成“哦”了一聲,沉思著,沒有再說話。
“凱旋?”李巖卻情不自禁地暗自反問了一句,心里莫名其妙地涌上一股不祥的預感。
吳三桂一擊成功,占了山海關,安排好防守后,即把自己關進了屋里沉思著。
顯然地,他還在權衡著利弊。不過,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沒辦法,南方的明軍一時半會兒起不了作用,要應對目前的局勢,只有聯清抗順,方能求得自保,可是,咋個聯法呢?
哼,無論怎樣,都必須保持獨立,若失去了獨立,啥都是空談。如此的話,清軍又會提什么樣的條件呢?
崇禎雖然死了,可是明朝還有南京,這也算是一個籌碼,只要打敗了李自成,明朝照樣還可以存在,所以咱必須據理力爭。
事實也是,協助咱打敗了李自成,清軍必定會要一些好處,他們并不吃虧,咱們應該還是有爭取余地的,該給他們什么樣的好處呢?”
正想著,高第匆匆進來道“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出兵了,號稱二十萬,以我看,連同唐通的一萬人算在內,也不會超過十萬。”
吳三桂點了點頭,以示同意他的說法,道“立即命山海關士紳、儒生李友松、譚邃寰、劉泰臨、劉臺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于北京之東不遠的三河縣迎候李自成,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時日,爭取時間。”
高第道“好,我這就去辦。”說著,掉頭就走。
吳三桂道了聲“且慢”,卻不再說話,去案幾前坐了,提筆疾書,高第忙湊過來看,但見其寫道
“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
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于宮廷,示大義于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酧,不敢食言。”
寫罷,轉向高第問道“咋樣?”
高第道“好!”
吳三桂道“事關機密,就讓副將楊珅、游擊郭云龍兩個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