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軍將士領命,且戰且退,企圖逐次退出戰斗。無奈清軍和吳三桂所部纏斗不休,至永平府范家店方才擺脫了追兵。
清點人馬,十萬大軍所余不過三萬,明太子朱慈烺兄弟三人不知所蹤。
李自成咬牙切齒道“吳三桂豎子,居然滅絕君臣父子之義,叛變欺詐,茍且降清,孰可忍孰不可忍,來人哪,將其父吳襄立即處斬,首級掛于旗桿頂部,以警示叛國之賊!”
說完,顯然仍不解氣,沖向劉宗敏道“你且記住了,回到北京,殺其全家,棄街示眾!”
見如狼似虎的大順軍開始崩潰,吳三桂喜極,率部拼命地追殺。
此時的吳三桂,嚴格地說,應該已經不是在戰斗,而完全是在撒氣,不然,胸中的委屈、憤怒和仇恨,仿佛隨時都會把他炸裂。
正殺得起勁,高第突然追過來道“睿親王命我等迅速回去。”
吳三桂一愣,反問道“為啥?”
高第道“說是給你的皇封已經他們的皇上批準了,還說,不能僅你一個人剃發,所有的軍民都必須按照他們的規矩剃發,而且必須舉行一個盛大的儀式。”
吳三桂雖極不情愿,卻還是道了聲“撤”,調轉馬頭,郁郁寡歡地回山海關。
四日后,即二十六日,吳三桂率領關遼軍民剃發降清。
也就在這一日,李自成率殘部回到了北京。進了武英殿,李自成仍心有余悸,問道“清軍和吳三桂追過來了嗎?”
牛金星道“沒有。”
李自成稍稍放了心,道“他們遲早會追過來,命令,待劉宗敏殺了吳三桂的全家后,立即拆除城外羊馬墻及護城河旁房屋 ,嚴防他們攻城。”
說完,想了想,突又問道“我等分明已經不敵,他們為什么沒有追過來?”
牛金星搖了搖頭。
李巖接話道“兩個原因,一是吳三桂雖降了清,多爾袞卻并不盡信他,讓之回去剃發。
一是清兵入關,沿途官民畏懼殺掠,人心惶惶,多爾袞不得不停下來安頓民心。”
李自成道“吳三桂已沒有多少人馬,還有啥不可信的?”
李巖道“皇上所言甚是,但是剃了發,多爾袞豈不更相信?這次,清兵入關分明跟過去不同,過去,他們無疑就是一群燒殺搶掠的強盜,而這次卻在極力收買人心。”
李自成道“仔細想想,果是如此。”
李巖道“沒錯,據那邊傳過來的消息說,清兵這次秋毫無犯,面對人心惶惶的局面,竟也沒有用強,而是由范文程署自己的官階姓氏發檄文。
說什么義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師律素嚴,必不汝害。云云。”
李自成若有所思地“哦”了一聲,李巖接著道“這一這一宣諭竟相當有效,民心果真被安定了下來。”
李自成道“如此的話,還是朕對其估計不足了,看來,咱們的策略須得調整了。”
牛金星自覺又被李巖搶了風頭,聞言,立即搶話道“清軍和吳三桂雖說暫時停止了追擊,但他們終究是勝利者,遲早要追過來。
而我們,現在不足五萬人馬,從別處調兵又來不及,北京城雖城墻堅固,靠這些人馬堅守待援肯定遠遠不夠,跟蹤而來的清軍一旦圍城,皇上及大順的骨干又都在北京城,對咱們可是大大不利。”
李過道“丞相所言,果不容忽視,還有,城內百姓見到我軍敗陣而回,訛言四起,隱藏的敵對勢力必要待釁而動,那些降官降將,趁勢反叛也不是沒有可能。”
牛金星見李自成不停地點頭,再道“更關鍵的是,皇上在這里,不能有絲毫的風險。”
李自成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既如此,不妨明日先退回陜西,待機而動。